说起工业废气的味道,嘉兴港区居民朱武奎非常熟悉:丙烯酸有一股子农药味,三甲胺有明显的咸鱼味,重油的气味一闻就很“油腻”……在嘉兴港区,有一群由机关干部、村镇居民组成的“民间闻臭师”,闻“臭”而动、寻“臭”不停,不定期在化工园区巡查废气污染源。
朱武奎就是“民间闻臭师”中的一员,已经参加了多次废气污染源的夜巡。“我们每次都是晚上行动,穿上志愿者马甲,戴上安全帽,手持VOCs(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器出门,在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内巡逻‘闻臭’,用人体感官的舒适度来衡量企业废气排放是否合格。一旦夜巡中发现有异味,我们可随时进入企业检查。”朱武奎说。
引入民间监督机制,这是嘉兴港区工业废气治理工作的一大举措。“有些挥发性有机物数值检测没有超标,但异味强烈,群众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们以群众闻不到异味为整治目标,从传统的国标评价体系向‘国标+鼻标’的双指标体系转变。”嘉兴港区环境保护局局长田亨文说。
面对“民间闻臭师”的暗访,浙江佳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奇表示,自己举双手赞成。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化工企业,在封闭的车间内,生产设备正加足马力运作着,空气中没有任何异味。蒋奇说,企业主要生产原料丙烯酸的嗅阈值很低,臭味曾引来附近居民的强烈投诉。就在4年前,因废气超标排放,“佳润”被当地环保部门勒令停产了近8个月。
“现在,环保部门和老百姓可以随时来检查,我们投入了800万元重建了一个三厢式RTO蓄热焚烧炉,主动安装了VOCs在线监控装置,废气已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蒋奇说,当年的排污大户必定是“民间闻臭师”的重点关注对象,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接到“民间闻臭师”的任何投诉反馈,“我想,应该算是过了‘鼻标’这一关。”
嘉兴港区自建立“民间闻臭师”队伍以来,已夜查企业50余次,参与人数达400余人,极大地改变了公众对化工企业的认识。通过深层次开放、深层次参与、深层次互动,政府、企业、民众三方互动融合局面已经形成。截至今年4月底,嘉兴港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7%,“港区蓝”在化工园区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