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2月15日,贵州省锦屏县固本乡培亮村苗寨,返乡的范嗣君一家。杨文斌摄(人民视觉)
图②:河南宁陵县八里曹村文化广场,村民共吃团圆饭。霍亚平摄(人民视觉)
图③:新春里,摄影爱好者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樱花谷里拍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春节假期,许多游子回到故乡,都在体验着这样一种惊喜:养育自己的那方水土,正在焕发生机,守护着青山绿水,乡亲们的日子有滋有味。
当记者春节假期回到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北涉县,原来光秃秃的山上已被成片的树林覆盖,给北方的冬日带来些许盎然。一进县城,就看见用绿植精心装点的花坛和字样,整个新城区如同花园一般。
而在南方,2月已是春色融融。新春里,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宝塔镇的宝塔村里里外外都“扮靓”了。平时在苏南做生意的朱志虎一进村,就感觉“不一样”:村前门后少了杂物垃圾,河道河塘再现源头活水。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湖南攸县的刘然,过年从北京回老家,刚下车,原本的“近乡情怯”就被惊喜替代了,“洣江变化太大了,浑浊的河水清了,岸边也整洁起来,还有观景设施和步行绿道。”
村里颜值,悄然变高了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一种深深的自豪和荣耀。看着家乡的山绿起来、水清起来,就是一种幸福。
远处群山覆盖着厚厚的植被,冬季休耕地里时不时点缀一片片青绿色的鱼塘。江西婺源县太白镇新屋村村主任胡华权说,“村里有水田1700亩,山林3万亩,95%都是阔叶林,还有毛竹1000亩。”
如今好山好水的新屋村,却一度靠山吃山,砍树卖钱。砍了很多年树的新屋村,依然是省级贫困村。“既然砍树不能脱贫致富,还不如好好保护环境。这几年禁伐越来越严,2017年新屋村乃至整个太白镇,没批过一个林木采伐指标。”太白镇镇长王银芳说。
新屋村村民汪远根觉得,这一年村里变化真不小,自打不砍树了,山林恢复快得惊人,背阴处一些消失已久的药材又回来了。他和几个村民种了300亩药材,眼看就要收获满满。
宝塔村的“扮靓”,是由内而外的。朱志虎发现,村里还多了个小景致:远看是一块绿地,近看栽上了常青树木,原来是生态污水处理设备,设计风格跟周边环境搭配和谐,布置得绿意盎然。
家住攸县县城的王子瞻在武汉上大学,他说,这些天几乎每天都会陪家人出去散步,如今县城的街道干净整洁,基本看不见路面垃圾,绿化也做得非常不错,“让人有想出门的欲望”。数据显示,2017年,攸县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2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36.2%。
守护环境,大家自觉了
生态环境变好的背后,离不开观念的转变和踏踏实实的投入。
新屋村村民汪有付在村里养鸡养鸭。“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都是雪白的墙,不能让鸡屎鸭屎弄污糟了。”他把养殖场建在了远离村庄和水源的山坳里。
正在采访,新屋村村干部的电话响了。贫困户潘红印托人打来电话,今天他家搬新房。潘红印家原来在河对面,连接他家和村庄的唯一一座木桥,去年在洪水中垮塌。村里花4万元,给他建了两间新房,还修了一座新桥。潘红印说,他还参加了护林员岗位培训,这是村里给贫困户新设的公益岗位,守护这片青山绿水,自己也要出一份力。
“今年过年回来很惊讶,现在的村子这么干净了。”攸县酒埠江镇普桥村村民皮小花说。去年开始攸县乡村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90%以上的村组完善了卫生设施。
“看到村里这么整洁,我们垃圾也不会乱扔了,以前过年回来经常看到村民去河里电鱼,现在他们把电鱼的机器都扔了。”皮小花说。
生态惠民,收入增加了
春节期间,游客增多,宝塔村村民马宏快要忙不过来:“我们村改造后,可成了游客爱来的地儿。我在家搞起了副业,收入可增加了不少。”
在村里,老马不是第一个尝到甜头的。最近,农家乐接二连三开了10多家。不少在外就业的宝塔村人经过权衡,选择回到家乡就业。过去6年一直在上海一家电子厂上班的35岁村民朱广玉,过年后就不打算走了。她告诉记者,家乡发展得这么好,吸引来了大企业到附近落户布点,这两天已经在村干部的介绍下参加镇上的招聘会,争取把工作定下来。
在河北涉县的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清漳河畔,冰封的湖水、湖心岛、亭台楼榭、栈桥,构成一个水湾公园。清漳河畔的赤岸村,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胜地。村民张二刚开了一家农家乐,“村里今年街道修宽了,饮水、污水管网安好了,还恢复了好多革命历史小景点,借着村里的变化,我的日子啊,红红火火。”
而在新屋村,环境变好,让农产品产生了更好的效益。新屋村建立了货郎担农产品合作社。村第一书记刘飞说,2017年光是大米就卖了两万多斤,让贫困户户均增收3700多元。村集体收入也从禁伐后的几乎为零,到终于有了第一个1万元,明年预计能达3万元。村里道路、房屋修缮完毕,路灯和绿化全部上马。有人建起了可以垂钓、观光的生态冷水鱼塘,还有人养起了生态畜禽。
(徐霞参与采写)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