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空气污染治理需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

发布时间:2018-03-30 14:30:08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钱力 刘传书

  前两天,沙尘、雾霾天气席卷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大有“黄沙蔽日”“黑云压城”之势,让民众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而另一种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其在视觉上的不可见而被人忽视了。

  “通常大家对于空气的评判都比较主观,眼见为实,但其实一些看不见的,譬如臭氧,更需要关注。”在3月28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社会发展创新工作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臭氧虽然不会造成雾霾,但其浓度过高,对心脏以及很多神经系统都会产生影响。譬如在珠三角地区,雾霾已经相对较少,基本能达标,但空气污染治理还在进行,关键就是臭氧问题还没有解决。

  钟南山提醒大众,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能仅仅考虑室外空气。“室内空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部分,通常我们80%的时间都在室内活动,室内除了大气污染以外,二手烟、各种家具、不合格的装修等,都会产生很多的疾病。最突出的是两种,一是过敏性疾病,二是血液病。”

  长期以来,室内一直是空气质量监管的盲点。钟南山呼吁要弥补这块漏洞。他们目前正在研究室内空气质量规范,希望协同相关行业协会,尽快制定与推广相关的净化器标准。“现在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五花八门,几百块到几万块价格不等,怎么选?不知道。大家使用冰箱、电视、空调,对其效果都能有直观的感知,但对于净化器,大家感觉不出来。亟待进行标准化以及质量监控,并制定星级。”

  至于空气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还有很多机制没有研究清楚。2018年全国社会发展创新工作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讲述了空气污染治理的最新科研进展。他表示,过去曾经做了一个宏观战略规划,希望到2050年,中国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值标准,也就是PM2.5浓度低于10微克/立方米。对于雾霾治理,郝吉明的体会是,现在治标比较多,治本还不够。

  “PM2.5污染防治刚刚走出第一步,依然任重道远,空气质量管理目前已经进入了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的深水区。”在郝吉明看来,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大气污染削减能力有待释放。他希望,能够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构建精细化大气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通过详细研究空气中哪些成分对人的危害最大,哪些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就能找到更好的着力方向——这是钟南山对于空气污染防控的“治本”思路。他建议,中国应该形成一个大的协作团队,气象、环保、健康等领域形成整体兵团作战。“现在做气象、室外环境,研究各种成分浓度的是一个学科,而研究这些成分对健康有何影响的又是另一个学科。”他指出,当前在这方面的协同作战远远不够,需要从国家层面设立多学科协同创新的项目。举全国之力整治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钟南山预测,中国的空气质量,未来10年内将会有很大进步。


标签:钟南山;雾霾;臭氧;大气污染;健康;协同;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空气污染治理;净化器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