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养护周师傅,城区河道养护离不开他的辛勤付出。
59岁的周旭良用手艺修桥,为城区建设付出他辛勤的汗水。
53岁吴炯从16岁开始弹棉花,对他来说能传承下去是件欣慰事。
堇山小学,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让幸福教育润泽每一个孩子。
61岁朱阿姨加入风雅爱心公益队8年了,退休后她一直参加公益项目。
剑桥社区“爱的N次方”公益团队从2008年开始,已经为居民服务10个年头了,他们用微笑打动社区每名居民。
卢明梅、吴小艳、邢万娥、吴雪利4名环卫保洁员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为新城区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着。
嘴角上扬,脸上带着阳光。微笑,是我们面对生活最好的语言。
5月8日,世界微笑日,我们记录那些笑脸,分享一座城市生动的表情。
这一天,是个普通的工作日,在街头,在车间,在田野,在各种公共空间,我们迎面而遇那些劳动者,他们辛勤工作,而当笑容洋溢在脸上,那种因为付出的满足,因为自信的从容,也成为城市里亮丽的风景。
老家在安徽的卢明梅,2002年就来到鄞州工作,她是一名环卫工人,清扫的路段是四明路。“早班凌晨4时上班,晚班晚上10时下班。”卢明梅说。早上出门,天还是黑的,晚上回家,已是深夜,这是她的日常。整天在路上,风吹雨淋日晒,经常汗湿衣衫,而如果你从她身边经过,可以发现她低头工作的时候,表情是认真的,而当她偶尔抬头看到你,脸上时常会浮现微笑。
“工作很辛苦,但看到城市变得很干净,心里也会很高兴。”看到行人走过,小心地把垃圾丢到垃圾箱里或是她身边的垃圾车上;有爱心企业给她送来鲜花和各种慰问品;当即将结束一天的工作,看着长长的街道上人来车往……这些时刻,发自内心的愉悦就会化成卢明梅脸上的笑容。
5月5日,53岁的吴炯又来到位于潘火街道蔡氏宗祠的宁波锡镴器熨斗博物馆,在几十个年轻人和青少年好奇的目光中,他展示着16岁就开始干的老行当——弹棉花。
冬天弹棉花,夏天穿棕棚,上世纪80年代,吴炯所从事的这门手艺,如今已经逐渐式微。他在二号桥市场做过百货批发生意,现在的工作是保安,而曾经跟他学手艺的徒弟们,也都很快转行。
于是,弹棉花这项技艺,是吴炯不定期在博物馆里,向参观者、参加活动的青少年所进行的展示与普及。
通常这样的时候,一边干活,吴炯一边向好奇的人们普及相关知识,不少人会恍然大悟,原来棉被是这样来的。在说这些的时候,吴炯的脸上带着微笑。他会想起很多从前的时光,年少学艺时,被那些即将结婚的家庭请上门去干活时,多年后遇到那些老客户时……
重温老行当,与旧时光阴相遇,微笑间,也在与传统文化、地域习俗照面。城市的那些角落,总是浮现着暖暖的人文光芒。
5月,毕业季即将到来,花样毕业照创意中,有一种笑脸总是能打动人们心底柔软的弦。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工作是很繁琐很辛苦的,压力也很大,但无论如何,老师脸上都不能丢失微笑。”堇山小学副校长王艳萍说。
她认为,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激励,给学生们前行的动力;同时,这样的微笑,也是自身工作风貌的呈现:“老师的工作是奉献的,我希望同时也是开心的,保持微笑,是对自我的修炼,是对自身的关爱,也是一种美育的要求。”
王艳萍已经当了20多年老师,她很想每天都对同事们说:“今天你微笑了吗?”
而在校园里,她最喜欢看到的还有学生们可爱的笑容,在那天真烂漫的年纪里,那纯真的笑容,是天底下最美的事物。
当学生不经意地抬头,自然流露出微笑,王艳萍认为,每个老师都不能忽略孩子传递的那份美好,都应该用爱去呵护那样的微笑。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校园里,成长的岁月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师生之间彼此的微笑。
在鄞州,在陌生人之间的互助关爱中,在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那一个个微笑,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王亚红是中河街道剑桥社区的一名志愿者,是每周两个半天在社区公益空间——“爱的N次方”工作的“公益红娘”,也是社区的文明督导员,楼道组长。邻里之间守望相助,遇到不文明言行进行劝阻,她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
有时间,做志愿者,需要帮助,找志愿者。这样的理念,已成为剑桥社区居民的共识。在“爱的N次方”,缝纫、量血压、理发、按摩、义卖等志愿服务活动时常开展,王亚红眼中的公益团队伙伴们,都是热心人,一起做志愿,形成融洽团结的集体。
从事“公益红娘”以来,经“红娘”团队牵线成功的已有十几对,大家还经常为单身男女们举办各种联谊活动。“收到喜糖时,我们也感到幸福。”王亚红认为,“公益红娘”是一个甜蜜的职业,以志愿者的爱心,去促成有缘人的两情相悦。
在爱的语言中,微笑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是志愿者的微笑,还是恋人的微笑,都在述说着心底的爱。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