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丈岙老村风景秀丽。(孙建军 沈孙晖 摄)
摇号分房,村民喜滋滋。
牛丈岙新村。
走进象山爵溪街道“青山佳苑”(牛丈岙新村),15栋崭新的楼房依山傍水,户户朝南,美景更甚城市里的现代化小区。“一把年纪了还能住进新房,户型和位置都很好,这下孙子上学方便多了。”摇号分到心仪房子的牛丈岙村民梅明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验收交付的顺利进行,再过几个月,236户牛丈岙村民将告别从小长大的山村,开启城市生活的新篇章。“青山佳苑”这个象山最大的农房“两改”项目,也将成为爵溪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生态宜居社区“新典范”。
16年“纠结”,村民终于迎来了新生活;16年攻坚,爵溪街道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牛丈岙村迎来华丽转身!
山村凋敝,整体搬迁谋新生
燕山水库上游、丹城城后村,这是牛丈岙村的地理“坐标”。这个距离中心城区仅3.3公里,拥有青山、绿水、茶园、石屋的梦幻小山村,曾经只有一支“落后”的灰色画笔。
为保护上游的饮用水源,30年来牛丈岙村没有新增一处建房用地,绝大部分民宅保留了20世纪80年代的风貌。因四面环山,牛丈岙耕地奇缺,且离村较远,村民到自留地得翻山越岭走半天。村民大量外流,自留地长期荒置,让这个小山村日渐凋敝。
茶叶曾是牛丈岙的“经济命脉”。因为海拔较高,没有污染,品质也较好。但随着村庄“空心化”,茶园疏于管理,后来连上山采茶的路都损毁了。“雇人来采茶,卖的钱还抵不上人工费。”村民说,村里其他农产品也是“藏在山里无人识”。
乡村振兴,不破不立!在充分论证调研后,爵溪街道提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挂钩城乡建设用地政策,对牛丈岙村实施整体搬迁。
2003年,整村搬迁项目启动。街道将牛丈岙新村选址在赵岙隧道西面、中心城区正东,总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共592套安置房,总投资约2.3亿元,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
排除万难,美丽新村拔地起
美好蓝图刚绘就,重重困难迎面来。
建房需要集资,一些村民不理解,抱怨纷纷:“新房不知啥时候建好,这么早交钱干吗?”“价格定这么高,咋买得起啊?”而村里“一户多宅”的情况也不少,产权难认定。有的村民身份复杂,有农嫁女、入赘户口……
“那时工作人员上门调查摸底,有的村民‘铁将军’把门,让工作人员吃了‘闭门羹’。路上遇到镇村干部,也是绕道而行,唯恐避之不及。”村党支部书记练敏春说。
资金不到位,牛丈岙新村施工不时中断,进度缓慢;干群关系紧张,开个村班子会议还要悄悄跑到外面……这个“死局”该如何破解?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就得走破脚皮、磨破嘴皮、饿破肚皮,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爵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移村项目负责人鲍明华说,街道数度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组,从进村第一天起就开启无休模式,与村“两委”成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政策,倾听心声,解决难题。
2015年,练敏春任牛丈岙村党支部副书记并主持工作,村班子开始拧成一股绳。他打定主意,大事小事大家坐下来好好说,务必透明公正。
但“好好说”并没那么“好说”。为了建房集资,一年里村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开了数十次。“第一次会上,几个代表吵吵嚷嚷,火药味十足,我气得差点砸手机。”练敏春叮嘱村文书把大家的意见逐一记录下来,每一条都举手表决,现场公布票数,“几次会开下来,大家逐渐心平气和,有话好好说了”。
随着村民满意度的逐渐提升,集资款的“荷包”也鼓了起来,牛丈岙新村建设火速推进。去年10月,小区成功结顶,牛丈岙人放起了鞭炮。今年4月10日、11日,村民聚集到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经过排队、摇号、确认签字、按手印,大家喜滋滋分到了新房。
据悉,牛丈岙新村还留有3000余平方米的村集体街面房,村里将用于出租,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老村重生,未来可期“后花园”
牛丈岙人开启幸福新生活的同时,老村也迎来了“涅槃重生”的振兴良机!
毕业于中国美院造型设计专业,在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名声响当当的陈银兆就是牛丈岙人。在他眼中,家乡有着不可复制的美。于是,陈银兆约上在外打拼多年的练金伦、郑越两位发小一道返乡,挖掘牛丈岙老村的乡村旅游“宝藏”。
在陈银兆操刀设计下,一幢利用老石屋改造的精品民宿——“山隐”,正在抓紧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开业。在他看来,“山隐”揉进了记忆中所有家乡的美丽元素,主打的茶园观光游是一大亮点。游客们可以在茶园观光栈道上,眺望茶山风景,聆听采茶歌声;可以自行采茶,让制茶技师杀青、揉捻、烘焙,然后泡上一杯香茗细品……“乡村永远是一块磁铁,那泥土的芬芳吸引着人们回归自然。”陈银兆说。
与此同时,一个针对老村交通“肠梗阻”的项目也在积极筹划中。目前,牛丈岙至丹城公路修建工程已立项,“不翼而飞绕羊肠,青山盘旋缠玉带”的梦想将照进现实。
练敏春告诉笔者,牛丈岙村将成为“茶园小憩,七彩果园”和“禅意生活,山居雅园”,通过老村复垦、老房回收,引进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发展民宿经济,逐步形成老村、新村统一体,打造成为象山城区“后花园”。届时,牛丈岙将喜迎八方游客和回归“家园”的新村居民。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