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水下森林”成民宿“卖点” “跑道养鱼”实现高效循环

建德水环境质量提升 Ⅱ类及以上水体占比达76%

发布时间:2018-07-17 07:18:25 来源:杭州日报 通讯员 陈芳 通讯员 宋卫新 驻建德记者 李牡娇

  “水下森林”成民宿“卖点”

  蓝天白云倒映在镜面般的池塘上,微风吹来,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成群的小鱼抖动着银色的锦衣,在如发丝般顺滑的水草中穿梭自如,时不时探出头来看看池塘上空的美景,又羞羞地躲进水草丛。

rB4AiVtNB12AODFjAAJNuQkfC6M935.jpg

湖亭居民宿的“水下森林”。

  家住建德市乾潭镇下梓村的柯刚萍是村里的第一批民宿主人,背山面水,家门口池塘的“水下森林”是她的湖亭居民宿最大的“卖点”。“这一池生机盎然的水,几十年都没这么清澈过,这个生态景观深受游客的喜欢。”柯刚萍感叹。

  原先多次清淤、换水、建生态浮岛的湖亭池塘,只能短暂改善水体,水质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治”。直到一年前,浙江大学水生态研究室主任李永建带领工作团队来到下梓村,发起了“水生态修复革命”,池塘淤泥消毒、清理杂质、补充微量元素、种入水草、放进鱼虾…… 开展水生态自然修复平衡系统实验,开启了水体的“复活”行动。

  其间李永建团队隔三岔五会来给水体做体检与保健。通过水生态修复,水体逐渐形成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动态平衡系统。

  现在,池塘里的水草足足有2米多长,“水草每生长1.1克,大约可多释放1克氧气,水里冒出的小气泡,就是氧气了。”有了充足的氧气,鱼虾自然是活力十足。水面上,用石头填土种下的梭鱼草和再力花也显得生机勃勃。

  “跑道养鱼”实现高效循环

  来到梅城桐溪的南峰方光华养鱼场,只见在池塘里建有8个长24米、宽5米的独立水道,饲养员往水道里洒下鱼饲料,密密麻麻的鱼苗跃出水面,争相抢食,很是壮观。

rB4AiVtNB12AG4hJAAHBi9nJsrQ346.jpg

方光华养鱼场的“跑道养鱼”。

  “这种循环水养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鱼的养殖产量,而且能解决好排污问题,保持水质清洁。”负责人方光华自豪地介绍。

  “跑道养鱼”为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将原有池塘100%面积散养,升级为仅用5%面积的“跑道式”流水槽高密度“圈养”,剩余95%面积作为水质净化修复区,采用气提推水、智能物联等一系列新技术,实现“大水体养水、小水体养鱼”, 高效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运用新模式后,鱼场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比常规方式增产至少50%。截至目前,建德已建“养鱼跑道”26条,并建成运行循环水养殖基地7家,其中方光华家的养殖场成功创建为省级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示范点。

  Ⅰ-Ⅱ类水体比例达76%

  近年来,建德市委市政府交出了一张出色的治水成绩单,全域实现Ⅲ类以上水质,Ⅰ-Ⅱ类水体比例达76%,跨行政区交界断面考核均为优秀。全市205条河道、141座水库、802座山塘、3571个小微水体实现全域水体河长全覆盖。

  2018年,建德实施“八美联动”,由单一治水向综合治水转变,计划实施美丽河道建设项目17个,总投资9亿元;农民饮水提升工程计划投资4577万元,受益人口17121人;实施8座小型水库加固提升工程,投资5619万元。

  目前,建德已全面完成重点整治的98个小微水体和一般整治的1743条沟渠、1403座池塘,清理垃圾3836吨,清淤95.4万立方米,实现首批销号报结。


标签:养鱼;水体;池塘;水下森林;水草;氧气;水生态修复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