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绿树葱郁,白墙黛瓦,走在三衢大地的乡镇,时常能见到这样一幅夏日江南美景。原先的脏乱差不见了,蜘蛛网不见了,乱搭乱建不见了,污水横流不见了……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的乡镇,都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日前,省文明办通报的小城镇文明行动测评情况,公布了39个2017年度浙江省小城镇文明行动样板小城镇。衢江区湖南镇成为衢州市入选的两个乡镇其中之一。
在衢江区,小城镇整治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近年来,衢江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总体部署要求,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着力点,以提升城乡环境品质为切入点,高质量、全方位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发挥小城镇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发展。衢江区共有20个乡镇列入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考核验收范围,共安排303个项目,总投资12.3亿元,已开工245个,已完工186个,已完成投资7.18亿元,其中年中验收的4个乡镇整治项目已全面完工。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衢江区创新投融资机制,采用PPP模式实施小城镇整治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形成了多渠道、多维度、多方面筹措资金机制。另外,建立了示范奖励机制,对获得省级样板乡镇进行示范奖励,中心镇奖励1000万元,一般镇奖励800万元,一般乡奖励600万元。目前,对获得省级样板的廿里镇奖励1000万元、湖南镇奖励800万元。
为营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衢江区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举村乡试点开展“十全十美”制度,概括为“四个一”做法。即建立一户一牌,实行全民参与;进行一户一评,实行公开上墙;建立一户一档,实行网格管理;建立一套奖励机制,实行有效激励。这一做法,很好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综合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目前,这一制度在衢江区全区推广。峡川镇按照“一街四区八块”划分责任区块,每天各村干部、党员群众、志愿者、网格员等20余人统一着装,对照24个“一律”标准参与整治,对责任区块内的赤膊墙、蓝色屋面、乱搭建、乱排污、乱堆放等乱象进行包干负责整治。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党建+网格的作用也得以彰显。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党建统领+全科网格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支部书记先上、支部成员跟上、党员干部接上,落实一批网格人员,建立一个网格专班。如横路办事处各网格党支部全力冲刺小城镇整治工作,在工作中体现出“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的精神风貌,党建统领+全科网格作用发挥的充分、效果好。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既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也是小城镇整治的最终目的。在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衢江区在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做大做强城镇产业,深挖文化内涵,推进小城镇全面转型升级上做文章,全面提升小城镇的颜值、动能、集聚效应,进一步向美丽城镇发展。
功能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在于项目实施,衢江区通过项目实施,特别是小城镇道路、地下管网、电力通讯、停车设施、农贸市场等民生工程建设,补齐小城镇短板,完善小城镇功能,改善小城镇形象,提升小城镇品质。截止目前,全区20个乡镇新增停车位1000个、农贸市场5个、公厕17个、15条干道改造沿街立面,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功能。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衢江区重点抓好产业发展,促进产镇融合,为小城镇整治提供强力支撑。莲花镇结合国家现代农业4A级农业园区,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实现镇园融合,于去年7月荣获全国特色小镇。上方镇突出钙产业整治,实现“低小散”块状行业转型升级,引进“钙产业联盟”和“钙产业院士工作站”,推进钙产品生产、交易、研发于一体的综合体平台建设,发展“钙养”旅游,首期投资1.2亿元的溶洞开发旅游项目已签约落地。
文化内涵是支撑小城镇发展的内核。衢江区通过深入挖掘各乡镇独特文化,把文化与旅游结合升华“乡愁”,形成“乡愁地图”,整线连片推进衢南山水风光圈、绕城休闲观光带、衢北健康养生体验带“一圈两带”建设。灰坪乡以彰显红色革命文化为核心,以保留红军墓、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等革命遗迹为内容,提升红色内涵和颜值;千年古镇,杜泽老街,坚持修旧如旧,打造有记忆的街区、有文化内涵的乡愁,讲好小镇故事;全旺镇挖掘陶瓷、女德等文化内涵,提炼文化元素融入集镇,将集镇建设成为一个展示文化的平台,真正将镇区做成了景区。
小城镇是联结城市与农村的核心纽带,是乡村大花园建设的“龙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正让这个“客厅”越变越美。
① 廿里镇外立面整治后
② 浮石街道春江大道整治后
③ 湖南镇湖南路整治后
④ 高家镇外立面整治后
⑤ 灰坪乡景观节点整治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