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丽水 好山好水好光景

发布时间:2018-08-18 07:46:33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刘士安 孙 超 郭舒然

  对于在浙江丽水求学、创业多年的温从发来说,隐藏在绿水青山间的小小苔藓,就是他的金山银山。

  “今年总营业额有望突破千万元。”2012年选择苔藓产业创业以来,温从发的公司收入几乎年年成倍增长。G20杭州峰会上,他们用苔藓制成的微缩西湖景观,点缀了宴会的餐桌。

  “不管是作为微观盆景、绿化工程,还是运用于空气净化、药物开发,苔藓都有很大的市场。”园艺专业毕业的温从发说,不过,发展苔藓产业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苛刻。

  2015年,在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温从发的创业团队寻找到了适合苔藓种植的50亩土地。如今,这个年产1万平方米苔藓的一期基地,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第二期项目去年已经上马。

  作为浙江的生态大花园、华东的生态屏障,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丽水一方面实行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4年来否决污染项目200多个。另一方面制定重点产业导向清单,生态农业及精深加工、生态休闲旅游等,成为当地重点培育和引进的鼓励类项目。绿水青山赋予的生态潜力,成了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独特资源。

  古街上,瓯江边,游人如织,画家云集。前两天,丽水古堰画乡景区又在举办文化艺术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有画家来采风,这里也渐渐有了画乡之名。”当地画家雷建华说。当年跟在名家身后玩耍的他,如今也成了一名专业人士。在他看来,古堰画乡数百年保存下来的野生状态,就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最好资源。

  景区范围内的堰头村,10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文旅业带来的每年百万客流量,将这一收入推高至2万元。堰头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武说,村集体现在每年有30多万元收入,除了用于景区日常运维,每两到三年还能提升一次环境品质。“环境没遭破坏,画家和游客才来。以后要保护得更好,村民生意才能做得长远。”

  瓯江上游的松阳县,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当地71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这里对千年古村的原样保护,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农村的五水共治、垃圾处理等基础建设,给民宿发展提供了好环境。”西坑村云端觅境酒店合伙人沈军明说。

  文化引领、经济先行、民宿带动、乡村治理同步推进,是丽水民宿业态的发展模式。而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区域品牌提升,则是丽水生态农业的运营标准。

  在“丽水山耕”旅游地商品体验中心,茶叶、菌菇、蜂蜜等产品琳琅满目。这里展示的所有产品,都使用丽水山耕这一区域公用品牌。

  “丽水的农产品迫切需要品牌建设,但单个企业没有能力做,政府也不能包办。打造一个全域化、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公用品牌势在必行。”丽水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井泉说。

  去年9月,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四大标准向社会公布,促进丽水生态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已涵盖全市1122个合作基地,2017年品牌产品销售超过60亿元。同期,30家丽水山耕品牌企业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丽水生态经济板”集中挂牌,将重点推动优质生态产业的引进、孵化、挂牌、融资对接及上市培育。

  丽水蓝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俊杰说,目前丽水建立的大农业、大检测体系,让当地农产品有了完善的品牌基础。“设计包装、检测溯源、加工销售,这些区域公用品牌最需要的东西,丽水山耕全部都有。农产品年货销售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我们在丽水只用了1年。”

  山货走出山门,山景带来“钱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人体会格外深。去年,丽水生态文明总指数在浙江省排名第一,而发展水平指数位列全省第三。努力拓展“两山”通道,成为丽水继续前行的坚定方向。

标签:丽水;苔藓;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