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山川集镇
今年,我县共有15个整治点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下简称“小城镇整治”)考核验收,数量居全省第二。数量多、任务重,为继续做精做美做优小城镇,为全省提供更多“整治样板”,安吉精准施策,立志干好“三件事”。
办好“关键小事” 服务民生大事
孝丰镇赤坞集镇在上个月成功“旧貌换新颜”。如今,白墙黛瓦、曲径通幽、清水细流,农户门前用竹篱笆圈起的菜圃,成了一只只接地气的花坛。更让村民高兴的是,集市停车方便,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妇女跳排舞、老年人活动,都有了场地。“整治工作要和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充分结合,解决好发展问题、民生难题。”村党支部书记林立说,这样的小城镇整治才能做到百姓心坎里,真正“叫好又叫座”。
顺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推进小城镇整治的最终目的。今年,我县小城镇整治工作不仅从环境整治和项目建设两大处着手,也从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入手。不少乡镇(街道)在整治前都主动走访群众、广纳民意,确保整治贴民生、接地气。
杭垓镇磻溪集镇里,改造雨污管网,整治背街小巷,提升沿街立面;灵峰街道下扇安置小区里,集篮球、足球、门球和排舞等功能于一体的健身文化广场建成;梅溪镇紫梅公园6月开园,200亩荒地变身大公园,村民家门口就能赏景、娱乐……虽是一个个小项目,但各乡镇(街道)都积极把细节做精、做美、做好。
“小城镇不仅是一座座美丽的花园,也应当是老百姓的幸福家园。”县小城镇整治办督导组负责人宋世明说,为办好“关键小事”,服务民生大事,县整治办和各乡镇(街道)正用心落实着每一件“关键小事”,努力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让百姓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挖文化内涵 守住美丽乡愁
这个夏天,山川的青山秀水中,添了许多浪漫。行走在小城镇,精心拾掇的小径,清爽自然。一路蜿蜒,白墙上,情侣“骑”上自行车;木筐“倒”出一地鲜花;小时候的老灶头上,挂满玉米、辣椒、蒜头……墙绘和实物,虚实结合,色彩丰富,还原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山川风情。无论村民,还是游客,都感受到了“乡愁”。“我们围绕‘浪漫山川’定位,不断挖掘乡镇文化内涵。通过小城镇整治做好展示,守住更多乡愁,传递更多乡村风情。”该乡国土与规划建设办主任邹鹏介绍。
传承和展示乡村文化,讲好小城镇故事,是当前小城镇整治工作中最为迫切的任务。今年以来,我县小城镇整治工作深挖文化内涵,将文化因素进行组合、创新、展示,努力让每个走进小城镇的人,都能看到乡愁、听懂故事、品出味道。
孝丰镇赤坞村深挖“清廉文化”,在村委广场建设中,布设了水“清”文化石、“清”风传人廊和“清”例醒人窗,还在渠道护栏上设置了“清”语润人栏。章村镇决心把复兴路打造成特色传统街区,通过铁匠铺、棉花铺、竹编工艺等的集体亮相,展示山区传统手工艺。递铺街道三官村历史底蕴深厚,拥有朱然、朱治、朱绩等三国名人资源。围绕这些,该集镇将立足三国文化广场、三国文化街及三国墓打造,大做“三国文章”。
“我县在推进小城镇整治中,一直坚持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并重。”宋世明说,守住乡愁,除了要保留建筑总体风貌、加强历史建筑修缮外,也要加强特色文化挖掘。只有守住人们熟悉的自然风貌,留住独特的传统文化,才能让游子有方向感,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推动产城融合 创新发展惠民
近两年的小城镇整治,让全县小城镇不断实现着美丽蜕变,也逐渐吸引了工商资本的入驻,吸引了村民回乡创业,不断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也为群众提供着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
灵峰街道早在去年就启动了整治工作,并成功助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区域环境发生“质变”。街道依托扎实完善的小城镇基础设施,致力于完善的度假产品体系打造,引导做精休闲产业。这一年来,港中旅、悦榕庄等高端度假酒店纷至沓来;休闲驿站建成;精品民宿涌现;横山坞的原乡情怀、剑山的禅茶文化,大竹园的亲子乐园等特色村庄经营逐渐启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让这片大地充满了发展生机。
天荒坪镇在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结合当地发展休闲旅游的实际,积极引导“低小散”企业主投资三产,配套开发农家乐、民宿等,同时不断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休闲广场,以及停车位等大小配套设施。一系列举措,改变了集镇原有生产方式和产业布局,在更新面貌的同时,也完善了旅游配套。
根据产业特色,明确城镇建设定位,产城融合发展已成为安吉推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利器。近两年来,白茶小镇溪龙已经由种茶、卖茶,到如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鄣吴镇从制扇小镇,朝着历史文化小镇、旅游风情小镇发展;荆湾集镇引来了休闲产业项目,要打造“梦里水乡”……从环境提升到产业融合,一个个特色小城镇正在绿水青山中迅速崛起。
曾经“脏乱差”,如今“精富美”,这种转变还在我县不断上演。截至目前,灵峰、山川、章村和孝丰赤坞集镇已经完成所有整治任务,接受了省级年中考核验收。天荒坪等11个整治点正在有序推进,力争在年底考核中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