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俯瞰图。
资料图片
10月29日,2018大河对话举行“水汇聚仪式”。
资料图片
长江文明馆“走进自然”厅长江流域沙盘实景。
资料图片
长江流域气候展项展示。
资料图片
武警武汉支队官兵受邀参加长江文明馆举办的社教活动。
资料图片
长江文明馆加入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签约仪式现场。
资料图片
10月28日至30日,2018大河对话在湖北武汉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举行。2018大河对话让长江对话世界大河,以“汇聚大河文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深入研究大河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人类如何与河流共存的更好方式,对于弘扬大河文化、传承长江文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18大河对话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28个国家、19条大河的150余名国内外嘉宾参会。长江文明馆与全球水博物馆网络达成协议,正式成为全球水博物馆网络成员,双方将加强在水、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等方面的合作。
应对大河流域管理难题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应对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膨胀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实现对河流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在21世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先生在发言中说。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人类历史滨水而居、近水而住,城市文明因水而生,凭水而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河流与遗产——大河文化”项目教席卡尔·万增表示,河流给了我们很多资源,打开一扇窗户,提供了机会,同时我们要意识到,还需控制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在主旨论坛上以《长江的教训》为题,警示人们要保持基本生态红线,保持长江生态安全,要把长江的基本红线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一环。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科学院德米特里·V·伊万诺夫说,一些小村庄无组织地开发旅游业,对于大自然及其复合体产生了负面影响。马丁·布莱特勒代表说,河流中的塑料垃圾尤其是漂浮的塑料垃圾具有流动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伊恩·坎贝尔代表认为,湄公河流域新建了很多水电站,影响流域生态,鱼类减少,干旱情况恶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要研究河流及其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探求她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我们绘就了武汉地区文化演进的空间谱系图和历史脉络图,揭示出武汉留下了连续性的、长时间居于枢纽位置的长江文明传承足迹。”与会代表樊志宏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一个很好的理念。”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冯天瑜认为,倡导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不错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开发、改造,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弊端和后遗症。
古往今来,大河与城市的发展休戚相关,唇齿相依,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说:“新的治江理念把长江保护放在压倒性的位置,顺应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长江文明取得更多成果,促进流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人类要与河流和谐共存
要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不能仅仅靠政府,不能仅仅靠企业,也不能仅仅靠学校,应该是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各方面共同努力。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湖北恩施的唐崖土司城是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欧敏行说,高级别圆桌会议以“大河流域管理中的河流文化与环境整合”为题,直接把文化、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联系起来,把三大话题放在一起讨论,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以“超过30%中国古代水利设施仍然在继续发挥作用”为例,把到博物馆参观的公众,界定为博物馆的消费者,界定为水文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利益相关方和重要的贡献者,突出他们在汇聚大河文明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在自然景色区域,山是环绕着城市的。”世界遗产中心老挝琅勃拉邦办公室副主任森通·略扬在发言中说,我们对世界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琅勃拉邦,有着非常严格的管制措施,按照保育区、保护区、自然和景色区、实验区4个功能区进行管理,总面积800公顷的琅勃拉邦与周围环境十分和谐。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代表安东尼·阿契瓦瓦提认为,要认真衡量环境变化的新周期,更好地了解季风节奏以及如何影响流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河流研究与管理一体化教席赫尔穆特·哈伯扎克说,世界大河倡议具有科学性,旨在根据最佳实践为大河可持续性管理制定创新战略。
在全球范围内,河流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水资源安全都面临着风险,迫切需要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一些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盲目上项目、造景区问题,比如雨季常出现的“城市看海”和与水争地造成的问题等,都与人类挤占河流空间有关。
“要加强水博物馆在全世界的可视性,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诸如污染、蓄水城消失、遗产失修等问题,做好多样性保护工作。”全球水博物馆网络(GNWM)协调员埃里贝托·尤利西斯认为,水博物馆连接河流和河流文化,可以提高节水意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加入全球水博物馆网络
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全球水博物馆网络迎来了第二个中国成员。
10月30日下午,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党委书记吴涛与埃里贝托·尤利西斯共同签署了全球水博物馆网络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水、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追求共同的目标;加强在会议、研究、员工培训、展览及其他方面的合作;确立正式成员资格以研究未来的共同倡议。
签约仪式后,来自多瑙河、莱茵河、塞纳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尼日尔河、巴拉那河、埃布罗河等世界14条大河的代表向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赠送礼物——取自世界各地的大河之水,以庆祝其加入全球水博物馆网络。
2017年1月,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传承弘扬长江文明,建好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9月,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指出,要以长江文明为主线,引领城市的重大战略、总体布局和各项工作。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如何更好地推动城市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在为期3天的2018大河对话活动中,与会嘉宾围绕促进大河文明交流,聚焦城市可持续发展,各抒真知灼见,就世界遗产、博物馆、国际水文计划、人与生物计划、创意城市网络、教育等多项教科文组织旗舰项目话题开展交流探讨。
“让我们以武汉为新起点,引领世界大河文明的航船,从中国长江之畔扬帆起航,驶向更广阔的大海!”吴涛在发言中建议,要将“大河对话”打造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常态化的国际文明论坛,亟须建立一个比照国际智库的大河文明研究中心,吸引全球人文和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加入,为“大河对话”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这一提议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
正如2016年9月20日发布的《大河对话武汉宣言》结语所言:“大河文明因对话和其多样性而充满活力,而各层次的科学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活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改善本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并促进全球战略合作。”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