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广州市晓港湖:重构水体生态,打造水下森林

驻广东、海南巡查组

发布时间:2018-11-08 17:02:55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海珠区是广州市唯一的岛区,四面被珠江环绕,区内河涌密布,江、河、湖、涌、湿地,形成了独特的水网脉络。区内大小河涌共74条,总长116.55公里,水面面积17.52平方公里,全区水面率为19.38%(含外江)。当中只有一条以“海珠”命名,那就是贯穿珠江前后航道、横跨海珠区8条行政街的母亲河——海珠涌(马涌)。海珠涌(马涌)整治工程之晓港湖水治理工程的相关实施情况如下:

  一、海珠涌(马涌)基本情况

  海珠涌长6.1公里,水面面积0.159平方公里,起源于珠江后航道的洲头咀码头附近,横贯东西,流经8个行政街道,沿线居民密集,流域范围内人口80万。

  二、晓港湖水质治理——以点带面探索海珠涌的治理模式

  晓港公园位于海珠区前进路西南端,1975年建成开放,其中心湖——晓港湖与马涌相连,水域面积达2.67万平方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水位达2.5米,为海珠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近几年,随着城市周边的持续发展,晓港湖水体富营养程度不断加重,水下生态严重破坏,导致水体混浊发绿,生态景观质量长期偏低,严重制约了公园整体环境质量,也对周边市民群众带来了影响。为彻底根治晓港公园水质问题,探索海珠涌的治理模式,2016年以来,海珠区以晓港湖为试点实施水生态治理。

  (一)晓港湖整治前存在问题。一是水质问题。非降雨期间,晓港湖水体常呈黄绿色,常有蓝绿藻爆发,水体透明度仅为0.3米至0.5米;降雨期间水质较恶劣,底泥悬浮,水体混浊发黑。二是水体生态系统不健全。晓港湖内水下生态体系单一,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湖体水流不畅导致死水区较多,水体富营养程度不断加重。三是水体生态景观质量偏低。晓港湖内水体混浊发绿,水体生态景观可亲近性差,成为制约公园整体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治理措施。自2016年启动晓港湖治理工程,建立了“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全过程防控水污染治水模式,从源头改善了晓港湖水质情况:

  1.打出源头治污“组合拳”。对晓港湖实施全面截污,一是拆除海珠涌沿线违法建设3922平方米,二是全线关停对晓港湖水质产生影响的餐饮项目,取缔了公园内存在了20多年的烧烤场,源头控制沿湖周边餐饮的污水排放。

  2.分步实施生态治理。一是底泥消毒活化。排除湖内部分湖水,进行底泥消毒活化,促进底泥的改良和优化。二是构建沉水植物系统。因地制宜,为湖体配置四季常绿矮型苦草为主的沉水植物。三是构建景观植物系统。围绕周边环境,布置景观浮水植物,全面提升水体观赏性能,打造怡人景观。

  3.科学治水营造“草型清水态”水体。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理工程和长达1年的管养维护,目前晓港湖水体的水质、水景效果、水体生态等均得到了突破性提升。其中,几大主要水质指标由黑臭水变成Ⅲ类水,湖区中心水体透明度达到2.2米,湖水清澈见底且无任何异味。此外,水体景观效果优美,水草萋萋,水体生态状况彻底改善,由先前的藻型浊水态富营养化水体,摇身变成生态健康、有活力、会呼吸的“草型清水态”水体,生机勃勃的湖景画面,赢得广大市民群众的赞赏。

  三、下一步维护管养和推广

  1.进行长效维护管养。一是持续对晓港湖进行水生植物补种、病虫害控制、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优化调控等工作,确保湖体建立稳定完善的水生态系统。二是构建晓港湖食物链。通过分步投放各类鱼虾螺贝,促进水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与平衡,与湖区种植的常绿水下草皮、苦草,形成生态水质自净系统。

  2.实施海珠涌生态修复治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模式,结合对辖区水环境的实际勘察与分析,在进一步完善截污和修复损坏的截污管基础之上,继续深入探索和运用水体生态治理技术实施海珠涌的水生态修复治理。

标签:治理;海珠区;湖水;珠江;水体;水面面积;水体生态;航道;底泥;广州市责任编辑:钱华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