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沈晶晶)风从海上来,蝶变进行时。今年,全省“三改一拆”工作的最高荣誉花落嵊泗。在浙江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嵊泗摘得“无违建县(市、区)”牌匾。这意味着,这个海岛县城已经在拆改之中、破立之间开启全新的转型升级进程。
从2013年开始,嵊泗县全力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三改一拆”行动。尤其是2017年以来,嵊泗以“三改一拆”改善海岛人居环境的初心不变,以创建“无违建县”推动产城、产村融合发展的决心不改,精准发力、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向党员领导干部“开首刀”,向城区住宅小区违建“宣战”,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掀起新一轮防违控违拆违高潮,走出一条富有海岛特色的创建之路。
截至今年9月底,该县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2.5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住宅楼32.4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80%以上。嵊泗也先后被评为全省“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先进县、省“基本无违建县”等。
因地制宜,以拆促转,以改促美,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并进。碧波之上,嵊泗正展开一幅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美丽画卷。
一种因地制宜的方法——立足特色、破立结合
车行嵊泗菜园镇兴海路,新城花苑的风景很有些与众不同。浅色的外立面与清爽的沿街、楼顶空间和谐相融,散发着海岛的宜人气息。海滨社区书记赵琦说,就在两年前,新城花苑还全然不是这样的面貌,“2楼露台、6楼顶楼都是居民私自搭建的阳光房,颜色、规格不一,既违反了统一规划,也影响了视觉形象。”
为此,去年10月,县、镇、社区干部联合,通过一家一户走访、讲解、动员等,累计拆除185户住户家阳光房,拆出了清朗空间。但海岛风力大,居民对房屋挡风需求强烈,在“拆”以外,嵊泗出台举措,统一规定外延长度,保留部分雨棚,获得了老百姓一致点赞。
拆除城市住宅小区阳光房,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切中的却是嵊泗不断创新、因地制宜推进拆改的智慧。2017年初,嵊泗着力创建省第二批“无违建县(市、区)”,但海岛县人口规模小、建筑体量小、违建空间也少,如何将拆改推向纵深?“我们以矛盾最深、需求最大的地方为攻坚点和突破口,多措并举、精准拆违、注重利用,着力走出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创建之路。”嵊泗县“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嵊泗菜园镇,借“三改一拆”东风,重启建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将拆改与交通治堵、老城区节点改造结合起来,短短时间,29幢散楼被改造,菜园一小消防通道被打通,沙河路等老街成了开阔、时尚的新商业街。
在嵊山镇后头湾村、黄龙乡东嘴头村、花鸟乡灯塔村等地,当地投入1亿余元“撤小村、建大村”,岛上零散居住的老人住进了老年公寓,村里留存的宅基地经登记、造册、鉴定等逐一确权,部分老房子被统一收购、修缮、改造,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被破解。
地处东海前哨,嵊泗五龙乡沿海公路、洋山镇滨海社区等地,有不少部队废旧营房散落,破坏了道路、社区整体形象。经多次交流、协商,近万平方米老营房得以拆除,成了生态绿地、休闲公园、便民服务中心等,海岛演绎“三改一拆”与军民融合发展协奏曲……
或以立面改造、老房修缮破“旧”,或以违建拆除、节点打造治“差”,或以空间拓展、拆后利用纠“乱”……东海之滨,一个个小而美的海岛,一个个宜居宜业的村镇,向着未来而生。
一种以民为本的理念——改善环境、共建家园
晚霞倾泻而下,海面波光粼粼,村庄静静守望,这是位于嵊泗本岛东南侧二海里处的黄龙岛。岛上石屋依山而建,镶嵌在树林中,遥望犹如“海上布达拉宫”。
人们说,在黄龙,这样美好的景象已是“好久不见”。面积并不算大的黄龙岛,被称为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建筑密度最大的岛屿。黄龙乡副乡长黄皓哲说,人多缺地,导致渔业厂房哪有空就往哪儿建、渔网哪有空就往哪儿放、垃圾哪有空就往哪儿扔……黄龙乡成了嵊泗7个乡镇中最脏乱差的一个,“本地居民抱怨连连,要求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迫切。外人来了,都是捏着鼻子上岛,两件事恨不得变成一件事办完。”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2015年开始,当地将“三改一拆”与乡村风貌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结合,绘就美丽海岛建设新篇章。
南港村里,成片的渔用厂房、旧仓库拆除后,改造成为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开阔场地,按岛上船只编号一一划分区域。以往随意堆放在半山腰、海塘的渔网、物资按秩序放置,改善乡村环境面貌的同时,也让这里成为一处全新的风景,展示着渔村生产生活风情,讲述着新时期新变迁。
峙岙村村口,原先堆满垃圾、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洼地,摇身一变成为休闲广场。村里将之取名为“稻蓬山”,寓意着“五谷丰登”,也寓意着渔村振兴的希望。冬天,村民齐聚广场举办村晚,热闹非凡。夏季,村民在这里散步、跳舞、闲聊,熙熙攘攘。
拆与改造结合、拆与添绿结合、拆与整治结合,卫生死角的陈年垃圾被一一清理,旧仓库、厂房改成民宿、菜场、停车场,公共区域危旧房变身绿地与文体空间……今天的黄龙岛,见证嵊泗以人为本推进“三改一拆”的初心与专注。
事实证明,坚持群众视角,充分尊重老百姓的自主选择,切实捍卫他们的民主权利,能赢得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峙岙社区主任鲍燕介绍,每周四,是全岛雷打不动的环境日,这一天,乡干部分批下村、村干部包干区域督查违建、清洁卫生。3年前,干部在前面扫、村民在后面扔,如今则是干部在前面扫、村民在旁边捡,“让他们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实现了从‘袖手看’到‘动手干’的转变”。
数据显示,2013年一年,嵊泗“三改一拆”工作,群众自愿拆除和政府协助拆除率达98.7%。
浙北之隅,万千居民重塑城乡面貌、共建美好家园的步伐,向着未来而行。
一片全新开拓的空间——
转型升级、产城融合
一场秋雨,落在五龙乡黄沙村里。雨微凉,却没有打消人们游玩的热情。一进黄沙村,入目便是一幢帆船形状的建筑;向里,宽8米左右的主街从村口一路延伸到村尾,两侧民居院墙沙画装饰,让传统与现代相融;文化礼堂旁,由水塘改造而成的露天博物馆正紧锣密鼓施工。
“根本没想到,阿拉还会回来。”坐在自家民宿里,聊起“再回家”的故事,30岁的村民杨帆仍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与嵊泗许多村庄一样,黄沙村村民长期以捕捞为生,前些年,随着海洋渔业资源衰退,许多渔民把船卖掉,进城置房创业,村庄逐渐失去了人气,村口的粮食仓库也成了半倒塌的危房。
是“三改一拆”激活了黄沙村。嵊泗五龙乡副乡长王海飞说,立足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将黄沙村定位为沙画特色村,老房子或拆除、或重建、或改造,没落渔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不少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吃上了“旅游饭”。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黄沙村接待游客数量已突破6万人次。
“产业转型升级是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课题,但转型升级必须有切入口,嵊泗低、小、散产业较普遍,很难升级,‘三改一拆’正是坚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拆出集约发展新空间、改出转型发展新平台。”县“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放眼嵊泗,因为拆改并举,全县31个村庄已形成“一村、一品、一主题”的全新景观。“渔民画艺术村”田岙村、“色彩艺术村”边礁村、“东海石村”峙岙村等村庄,脱颖而出。花鸟村慢生活街区、石柱村航海广场、大王村海角一号等,相继运营。村民返乡创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故事,不断上演。
截至目前,嵊泗已对9866户旧农房进行风貌改造,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省级示范村6个,省级特色精品村5个,全县共有民宿近900家,相关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户均净收入16.5万元以上,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化的实践,生动演绎。
新兴产业迸发时代魅力,传统产业也被注入全新活力。
泗礁岛新区,历经18个月方案设计,一份全新的小微产业园规划蓝图出炉。不久后,汽修厂、食品加工厂、建材市场等将一起搬去新园区,入驻标准厂房,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废旧物分拣中心等。与此同时,县里还将加大配套企业入驻,着力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发展。
理旧房、兴产业;破痼疾,聚发展;改老区,谋新区……海洋大县里,一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向着未来铺展。
一个攻坚克难的队伍——
干部带头、久久为功
世界上很少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事。老百姓满意是最大的政绩,但检验老百姓是否满意,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时时事事。
在嵊泗,拆的力度、改的决心、用的智慧赢得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收获了真真切切的掌声,但当地建设者没有自满与骄傲,正驰而不息,推动“三改一拆”向纵深推进。
“拆改是包含环境整治、发展赋能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既要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更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县“三改一拆”相关负责人说,为确保啃下硬骨头,实现质的突破,早在“无违建县”创建之初,嵊泗就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督办,副县长坐镇指挥,县纪委、督考办、“三改一拆”办等多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率先向党员领导干部开刀,将改拆工作与单位考评、领导干部考核业绩挂钩,坚决执行“改拆重点指向哪、督办考核跟进哪”“创建工作梗阻在哪、干部问责在哪”的督考机制。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去年8月,在嵊泗县菜园镇海滨社区兴海园小区,位于6楼的一位县副处级领导干部家的“阳光洗衣房”被拆除。当天,菜园各小区,有8位科级以上干部的违建“阳光房”被同时拆除。
以心换心,赢得居民点赞。在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支持下,百日攻坚、“一户多宅”清理、典型违建处置“清零”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全面铺开。
拆违不是终点,关键还在防违控违。为此,嵊泗从源头抓起,投入300万元建设控新平台,对原有建筑数据进行准确化录入;建立了集投诉举报、巡查发现、实时指挥、快速处置和综合督查等功能于一体的防违控系统。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全县7个乡镇。
新时期有新需求。随着离岛民宿产业快速发展,为提早预防海岛超面积建筑、庭院搭建等违规行为多发,嵊泗及时制定出台了《民宿附属用房和景观廊架搭设指导意见》等政策规定,要求民宿建房必须带方案审批,房屋每建一层验收一层,将管理放在前面,一举厘清了产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矛盾,推动民宿朝精品化、特色化发展。截至目前,已拆除民宿违建37处,全县没有新增任何一处单体或同一人违建面积超1000平方米。
离岛微城,美丽蝶变;人海和谐,永续发展。今天,无论是来到嵊泗的游客,还是在岛上生活工作的人们,无不深切感受到这里已经焕发的勃勃生机。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