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继2013年创建纪录、2016年突破纪录后,我市常山县再生稻百亩方产量再次刷新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再生稻,就是割了还能再生的水稻。通常在3月播种,8月收割,割后再发苗抽穗,11月又收割。”11月15日,常山县农科所所长何水清带记者来到球川镇棋盘山畈,田里未割的再生稻,泛着金黄。
在浙江农业之最的榜单上,2013年,常山县新都粮食专业合作社的陈清明首创再生稻百亩方亩产项目纪录,亩产为960.7公斤。2016年,常山县游胜家庭农场的游水根破纪录,亩产为1045.8公斤。今年11月,常山县球川镇棋盘山村种粮大户秦代琴再次刷新该项目纪录,亩产1159.31公斤,比原纪录增产113.51公斤/亩。
“我种再生稻五年了,再生稻跟双季稻相比,节约了‘双抢’期间的人工成本,省工省时又高产高效,每亩可以节本增效300元至500元。”秦代琴本次申报的再生稻百亩示范方面积105亩,品种为甬优1540。
“这是常山县首次栽培新品种甬优1540。通过试验示范,发现这一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的特点,惟一的不足是生育期偏长。”何水清总结今年甬优1540再生稻试验示范成功的技术要点: 一是早播,一定要在3月份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抢冷尾暖头尽早播种;二是施足肥料,割前割后总共施30公斤尿素/亩;三是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掌握在40厘米以下;四是再生稻生长季节处于秋旱时期,灌水要足。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再生稻常山种植面积最大、种植技术水平最高,其发展再生稻的思路来自于生产实践。2009年,常山县一种粮大户的早稻收割后,田块闲置,一段时间后,该种粮大户发现稻桩上又发出了稻苗,且长势还不错。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施了些化肥,等到10月份意外发现,田里又是一片黄灿灿的稻穗。这一现象激发了常山农技人员对再生稻研究的兴趣,2012年,在省科技厅立项并开展研究,当年探索出了水稻“一季+再生”吨粮千元模式,更加坚定了常山发展再生稻的信心。多年来,常山引进再生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开展百亩方高产攻关,加强种粮大户技术培训。种粮大户十分青睐再生稻生产模式,把再生稻生产模式作为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再生稻产量和效益年年提升。近年,常山年推广再生稻面积2万亩,与单季晚稻相比,亩增产150公斤以上,年增加粮食产量3000吨以上,促进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