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水利千里水道美如画 生态文明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8-11-27 08:29:12 来源:衢州日报 记者 胡文佳

  40年衢州水利发展历程,栉风沐雨,筚路蓝缕——

  从汛时涝、晴时旱,季节性旱涝灾害频繁到汛可防、旱可供,旱涝保障科学应对,一批规模宏大、效益显著的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全市水利投入从每年200多万元到每年20多亿元,工程蓄水总库容达34.83亿立方米,衢江等主要河流控蓄水能力大为增强,有效保障了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

  从“黑臭河”到“千里水道、大美衢州”,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全流域河道综合治理,建成一批全省乃至全国全流域生态化治理样板工程,“五水共治”水利部分考核持续全省领先。

  始终坚持以生态为基石,着手完成一批水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先后获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以及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三年试点。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从思路转变到跨越发展,从民生显效到生态富民,衢州水利始终站在改革发展浪潮潮头,不断打出转型升级的组合拳,谱写出实干兴邦的新篇章。

  强基石:

  水安全保障不断强化

  今年夏季,我市持续遭遇晴热少雨天气。7月9日-10月15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89.2毫米,较常年(340.3毫米)偏少151.1毫米,偏少44.4%,35℃以上高温日数50天,较常年(34.8天)偏多15.2天。以湖南镇水库为例,在库区来水较多年平均来水量偏少22.2%的情况下,城区依然保证供水平稳。而这一切,一方面得益于防汛部门科学调度,未雨绸缪蓄好汛末“最后一库水”。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一大批骨干蓄水工程发挥重大作用。

  1978年以来,全市已相继建成湖南镇、铜山源、白水坑、碗窑、沐尘等5座大型水库,常山千家排、芙蓉,龙游社阳,开化齐溪等4座中型水库,新建库容30.1亿立方米;1989年8月,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被誉为“浙江红旗渠”的乌溪江引水工程开工建设,历经4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战,终于建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2.88亿元,引水总干渠82.7公里。两大灌区滋润着金衢4个省级开发区、72万亩农田和沿渠数十万群众。

  历史不会忘记1998年那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衢州人民也同样不会忘记2002年“8·15”山洪灾害。痛定思痛,各级党委、政府在坚持防御流域性洪灾的同时,高度重视防御小流域山洪灾害,建设水雨情遥测站220个,村村落实预警员,并逐级编制工作预案,完善预警机制,强化组织演练,着力提高政府应急抢险能力和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2006年,衢州市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得到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主要做法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

  2001年,龙游县泉塘垅、八石坂水库和江山市丰盛塘水库因涵管破裂等原因相继出险,给全市水库运行安全敲响了警钟。市委、市政府密切关注,迅速提出“苦干三年,全面完成76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目标,开始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千库保安工程。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亿多元,完成除险加固病险水库880多座。我市还因此被省政府授予第八届“大禹杯”水库除险加固先进奖。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通过“五水共治”、“百项千亿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强塘固堤、中小河流治理等建设,我市初步建立了衢江、常山港、江山港、乌溪江等重要地段的防洪体系。通过“五水共治”和千库保安工程,全市共完成除险加固水库370余座,有效地缓解了汛期我市小型水库频繁出险的状况。通过中小河流治理、独流入海、固堤等工程建设,全市共建成堤防827.04公里。5个县级以上城市老城区已基本建成防洪闭合圈。

  筑屏障:

  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钱塘江源头城市,我市一直以来固守“筑牢生态屏障,送出一江清水”的生态承诺,40年来,已经基本上探索出一条具有衢州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我市先后实施了钱塘江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钱江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以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县建设,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6平方公里,江山四都等一批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授予“全国水土流失综合十百千示范工程”,常山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开化县被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城市能级提升为目标,我市持续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2014年5月,我市被水利部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同年,我市在庙源溪、石梁溪率先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全流域生态化治理的样板。随后,其他县(市、区)也相继开展了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并已初步取得成效,如开化县马金溪的“百里黄金水岸线”、龙游县的灵动灵山港、衢江区的上下山溪的“幸福之源,白鹭之洲”、江山市江山港的“百里须江、美丽长廊”、芳村溪“柚茶芳村溪、清香飘万里”等。“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完成干堤建设145.77公里,中小河流治理149.08公里,小流域及河道综合治理1404公里,完成投资37.27亿元,19个河道治理工程获评全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我市于去年出台《“千里水道、大美衢州”全市域综合建设规划》,创新思路服务我市“大花园”建设,提出“以服务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以带动产业转型为目标,以河流为轴,打造‘千里水道、大美衢州’”。2018年8月,衢州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技术评估。

  惠民生:

  水为民利持续发力

  据2005年普查,我市203.38万农村人口中,有148.18万人饮水不安全,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3%。为切实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市政府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县两级分别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从实际出发,破解资金筹措和运营管理等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步伐。2012年,为解决市区饮用水工程“灯下黑”的现状,我市又启动了市区农民饮用水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程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市区农民饮用水供水一体化工程的通知》(衢政发〔2012〕3号),明确提出通过市区农民饮用水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推动现有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向城郊辐射延伸,提高市区农村供水普及率,保障城郊乡镇农民饮用水安全。截至2018年10月,按照2005年普查标准,列入不安全饮水的区域已全部完成项目建设,饮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水是农业生产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田水利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累计建成各类蓄水、引水、提水灌溉工程上千处,有效灌溉面积平均每年递增,至2017年底达到167万亩。目前,我市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9处,有效灌溉面积138.9万亩。特别是从1996年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来,铜山源水库灌区、乌溪江引水工程灌区和碗窑灌区等灌区的灌溉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在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同时,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面上农田水利工程,仅“十二五”期间就完成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732万亩、扩大灌溉面积30.84万亩、新增固定式喷微灌12.50万亩、1-10万方山塘综合整治1016座、防渗渠道建设2187.42千米、其中骨干渠道485.33千米,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旱涝保收和稳产高产,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兴业态:

  涉水产业方兴未艾

  作为浙江省两个地市级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之一,衢州市委、市政府在本世纪初即提出了“绿色发展、科学跨越、生态富民”的总体战略。渔业工作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并被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五”期间,我市率先出台“特色生态渔业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变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2014年,衢州渔业结合“五水共治”专项行动,按照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洁水渔业”发展理念和框架,全面部署“百库千塘”洁水渔业行动,在全市所有水库、山塘禁止施肥养鱼,示范推广“增殖修复型”“洁水健康型”“生态高效型”等三种典型的洁水养鱼模式,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在养护、改善水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作用。衢州渔业转型促治水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以“开化清水”“衢江山溪”“龙游龙之鱼”等洁水产品为示范,市渔业部门在全市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渔户”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和水产专业合作组织,创建了一批独具特色、品质突出、效益明显的洁水产品品牌,依托传统的产品推介会和新兴电商交易平台开展营销,并按照衢州旅游业发展的总体部署,打造了一批集“钓鱼、观鱼、品鱼与商务、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公园式、庭院型生态休闲观光渔业区,有效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延伸和拉长产业链。全市从事旅游休闲的渔业经营主体300多家,休闲渔业经营年产值突破4亿元,切实促进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河流,记载了40年来衢州人民治水、除害、兴利的辉煌业绩;一项项工程,一组组数据,见证了40年来衢州水利事业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前进历程;一股股创业激情,一步步探索创新,也终将续写衢州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

标签:衢州;渔业;水库;水生态;灌区责任编辑:陈秋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