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太把环保当回事,现在大家干不好环保真的会‘脸红冒汗’,睡不好觉。”福建省一基层干部直言不讳地说。这样的转变,缘于福建生态环保“党政同责”的不断压实。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创新构建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新机制,实现了生态环保责任由“政府负责”向“党政同责”转变、生态环保重心由“末端治理”向“全程管控”转变、生态环保监管由“督企为主”向“督政督企并重”转变、生态环保绩效由“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等四个历史性转变。
“政府负责”向“党政同责”转变
近年来,继实行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后,福建又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对各级党委政府及52个部门130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和规定,形成全链条、多层次、广覆盖的责任体系。
福建率先在全国成立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在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目标责任制上,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格为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并将纪委、组织、宣传、政法、机构编制等党委部门力量纳入生态环保工作责任范畴,细化明确党政各相关部门“一岗双责”。同时,将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保工作职责的适用层级一贯到底,深化拓展至乡镇(街道)一级,打通生态环保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权力在哪里,生态环保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扭转了过去单打独斗、各唱各调的局面。如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活动中,由政法委牵头协调环保与公、检、法部门,建立了全方位协商机制。
“末端治理”向“全程管控”转变
为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局面,福建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出发,建立生态环保指标体系;增加其他负有生态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数量和权重,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的评分权重由原来的70%左右降至40%左右。
创新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增设绿色发展指标,引导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更加注重系统修复。生态保护指标新增森林、岸线、湿地等细化指标。
更加注重民生导向。单设群众环境满意度指标,加大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等反映生态环境获得感的指标权重,引导各地把生态惠民和拓展生态红利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更加注重精准化差异化。实施沿海和山区、流域上游和下游差异化考核,同时针对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短板,适时调整相关区域的考核重点和指标权重,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生态环保重心由‘末端治理’向‘全程管控’,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生态高颜值换来发展高素质。”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福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 ,但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了逐年下降,万元GDP排放强度不到全国平均值的一半,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督企为主”向“督政督企并重”转变
为扭转治标不治本、抓点不抓面的“惯性”,福建借鉴政治巡视的经验做法,加强督促检查,推动生态环境监管由“督企为主”向“督政督企并重”转变,牢牢抓住生态环保工作的“牛鼻子”。
为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抓常抓细抓实,防止抓而不紧、抓而不长,福建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建立台账,并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保责任书的考核内容。生态环保责任书实行一年一签订、一年一考核。建立健全“一季一通报”机制。在全国率先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会范畴,坚持每季度通报一个方面的突出环保问题。实施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督察延伸到重点县、镇、村。加强突出问题专项督查。针对养殖污染治理、石材行业整治、污水垃圾处理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开展专项督查。一些根本性、累积性、敏感性的民生环境问题得到了解决。
福州投资100多亿元把全市102条内河整治项目整合形成7个PPP项目工程包,结合水系治理推进沿线“串珠公园”建设;
宁德针对敖江流域饰面石材行业污染问题,全面关闭41座矿山121个矿点,所有石材加工企业全部关停退出;
南平集中开展以延平区为重点的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市共拆除生猪养殖场11445家,削减生猪401.7万头,30条小流域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
如何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避免制度成为“稻草人”?福建对约占全省县(市、区)总数40%的34个县(市),取消国内生产总值考核指标,把考核重点放在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上;
优化干部绩效考核指标,把环保工作比重提高到10%,权重超过GDP的7%;
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年终绩效考评,通报纪律检查和审计等部门,作为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和自然生态资源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
……
据介绍,全省对生态环保工作履职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力的严肃追责,仅2017年就约谈979人,追责437人。
“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标准,强化了制度刚性约束,推动生态环保绩效从‘软要求’到‘硬约束’的转变,有力压实了‘关键少数’抓生态环保工作的主体责任。”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一把手”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对重大问题亲自抓、坚持抓。如福州市针对内河污染整治问题,三明市针对钢铁落后产能淘汰问题,龙岩市针对矿山生态修复问题等,市委主要领导均亲自调研、现场办公,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治方向,细化整改措施,推动整治落到实处。
“四个转变”让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工作大局,进入决策视野,转化为生动实践。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清新福建’更清新了。”百姓由衷点赞。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