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南区污水处理厂
咸祥镇滩涂
划船社区居民体验垃圾分类、环保DIY活动
百丈街道城管义工在波特曼大街捡拾垃圾
内河生态养护
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在大嵩江取水样
整洁的奥克斯公司生产车间
单位GDP能耗0.31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8.71立方米/万元;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3.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10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地表水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为76.47%,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9.7%,AQI常规六项污染物均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为81.25%……
从资源节约利用,到绿色产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以及人居环境和制度机制的完善,历时15年,鄞州在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上持续发力,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远超创建要求——
2003年,在全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鄞州区委、区政府作出建设“生态鄞州”的决定,正式拉开生态文明建设的帷幕。
2005年起,鄞州区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先后提出打造“美丽鄞州”、提升生态质量、建设“名城强区”等战略。
2017年,鄞州区制定并出台《鄞州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5年)》。
2018年3月,鄞州区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明确今后三年的建设目标任务,并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发起最后的攻坚冲刺。如今,在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17年,新城区AQI指数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2%,较2015年提高了6.2%,2018年1~11月,这一数据更是提高到了89.7%;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76.47%,较2015年提高了49.8%,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区黑臭河垃圾河全面消除,市控以上断面消灭劣Ⅴ类,建成污水零直排镇(街道、园区)5个,镇村河道呈现“河变深、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新面貌。
全区园林绿化进一步优化,占地72公顷的鄞州公园、占地62.8公顷的院士公园、占地90公顷的生态走廊,以及甬江沿江绿化带、奉化江沿江绿化带等已经成为鄞州城区的绿化框架。
美丽镇村风景线布局更为合理,在对山水生态、田园风光、产业特色、人文历史等资源的合理规划布局下,一个个“乐居、乐业、乐游、乐活”的美丽镇村串珠成链。
机制建设为生态文明护航
目标考核明确
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工程,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综合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社会“自治之手”,建立健全紧密联系的制度框架,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引导和监督,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构筑多渠道公众参与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及多方互动的“共治共享”治理模式,是生态文明硕果永结不衰的可持续方式。
2018年,是鄞州区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攻坚之年,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全区各部门、各镇(街道)共同组成的美丽鄞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建立美丽鄞州建设考核机制,生态建设在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18年度区对镇(街道)的生态文明考核占比从2017年的14%升至23%以上。各镇(街道)积极发挥环境保护工作站的作用,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区镇联动、齐抓共管”的环保网格化管理格局。
同时,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鄞州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5年)》,引领全区向省级乃至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迈进。先后编制《鄞州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宁波市中心城区(鄞州区)环境功能区划》等重要的生态保护规划文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生态文明建设护航。
秉承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水清天更蓝
水清、天蓝,这应该是触手可及的生态环境,也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最基本的要求。过去几年,尤其是2012年以来,鄞州区系统开展“五水共治”,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实行建设和修复并举,在推动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治水清河方面,开展剿灭“劣Ⅴ类水体”、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等专项行动,2017年,全区市控以上断面全部消灭劣Ⅴ类,137条劣Ⅴ类小微水体也全部整治完毕并通过销号验收,共整治入河排污口和混排口1965个。大规模开展河道疏浚整治和小流域治理工程,仅去年一年,就完成清淤300余公里,并通过河道调水、内河执法、生物治河、沿河地下雨污管网改造等措施,使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落实全覆盖的城区内河水质养护,目前城区140条内河均已落实了市场化的水质日常生态养护。
河水污染,成因在岸上,全区累计建成污水主干管244.4公里、镇(街道)污水收集管190.3公里,并着手实施滨海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建设。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完成投资10亿余元,开展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农村污水应治理村覆盖率达99.4%,农户受益率72%,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区范围内的截污纳管。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从2014年开始,我区系统实施畜禽养殖整治,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关闭禁养区内和治理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户)891家,而非禁养区内36家(区划调整后只有14家)养殖场也全部完成“一场一策”生态化治理,另外,推进生态农业循环项目,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推广工作,2017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7万亩次,补贴推广各类专用配方肥1431吨、商品有机肥8300吨,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192吨。推进冬耕快腐还田、秸秆粉碎快腐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2017年全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94%。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坚持源头预防、强化治理,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企业污染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治理为突破口,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健全鄞州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机制。至2017年,已完成24家企业的VOCs治理,共淘汰2.2万辆黄标车,开展了化工、涂装、印刷、印染、木业五大行业整治,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1~11月,鄞州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89.7%,较去年同期提高6.9%,空气质量指数AQI常规六项污染物均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
高效经济与生态发展并举
产业优化升级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鄞州先后提出打造“美丽鄞州”、提升生态质量、建设“名城强区”等战略,牢固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经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几年来,全区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指引,深化行业整治提升。如积极推进鄞州电镀集聚区的整治提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门槛准入、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电镀企业由51家减少到17家,生产废水排放量从86.2万吨减少到36.7万吨,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同时,深入开展铸造行业的转型升级,其中2017年底至2018年,全区关闭铸造企业3家,淘汰产能8000吨,现在,鄞州的铸造企业已经从十年前的159家减少到了22家。另外,还进一步巩固提升印染、造纸、化工、金属表面处理、食品加工等行业的整治成果,实现产业不断升级转型。
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创建历程,更是鄞州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如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构成了我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17年,区划调整后的新鄞州发展如虎添翼,依托东部新城、南部新城的城市双核,积极推进金融、商务、航运、会展等资源,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科技创新等平台的集聚,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优势互补。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目前全区商务楼宇达到138幢,总商务面积486万平方米,金融服务、航运物流、商贸会展等服务行业在全市领先。
环境执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区环保部门严格把牢建设项目准入关,提前介入参加项目评审,对不符合环境功能区要求、产业政策等审批原则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严防新的污染项目产生,如对区域范围内未纳管区域严格执行涉水项目禁批,过去一年,审批项目否决率达25%。另一方面,在环境执法上,坚持“巡查、联查、排查、抽查”制度,深入开展“亮剑”系列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现象。2015年以来,全区共查处违法企业和经营户700余家,罚款总计5000余万元,查封环境违法企业(加工点)129家,涉嫌环境犯罪移交公安部门案件30件,涉案人员52人,有力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宜居指数提高
“美丽鄞州”建设,是整个鄞州的大事,更关系到每个鄞州人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
从2010年开始,“森林鄞州”建设被提上日程,在农林、城管、交通等部门的有力推进下,全区平原绿化、森林城市创建、绿色碳基金筹集和碳汇造林等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区林地保有量为2.28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3.57%,森林蓄积量为150万立方米。城区范围内也不断提档升级园林绿化,建立“一路(中山路)、两核(市政府和区政府两大政府职能核心区块)、两肺(鄞州公园、院士公园)、三带(甬江沿江绿化带、奉化江沿江绿化带、生态走廊)、多点(口袋公园)”的多层次城市绿地基础框架,满目葱翠不再是城里人的“奢望”。
绿意盎然只是基础,整洁、美丽、有序,是鄞州人共同的宜居目标。最近两年,鄞州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区实施整治项目275个,总投资45.3亿元,全面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完成“两路两侧”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三改一拆”工作。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处置违法建筑523.15万平方米,完成“三改”796.69万平方米,有四个镇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年度任务。在这场大刀阔斧的除脏治乱过程中,鄞州还积极培育美丽乡村示范镇村和美丽乡村风景线创建,强力推进“整洁田园、美丽农业”建设工作,营造了一批“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新田园。
垃圾分类是这场环境整治中的重头戏,也是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场整治热潮。目前,鄞州已在城区内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新建、改建社区垃圾房近百座,改造垃圾桶点位6500余个,明确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推进网络,组建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培训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活动。全区361个小区中已有301个小区21.7万户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3.4%,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国有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全区垃圾分类精准率达到63.7%,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94%。而在农村,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规范分类、投放、处置、收运工作内容,截至目前,已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处理的村有115个,覆盖率达到62.8%,并涌现了东吴镇三塘村、云龙镇上李家村等一批垃圾分类推广的先进典型。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