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洲泉镇众安村“野林滩”呈现出江南湿地的独特风貌。摄影 李剑铭
水是“江南水乡”嘉兴的“灵魂”,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但水一直也是嘉兴的痛。嘉兴80%的水属于入境水,分别从江苏、湖州和杭州三地进入,且水质较差。为此,自2013年起,嘉兴以治污水为中心,打出“五水共治”组合拳,使水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宁尖山污水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环保验收、嘉兴城东再生水厂一期工程进入商业试运行、嘉善大成污水处理厂土建基本完成……2018年,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除项目外,全市共建成97条美丽河湖,其中评选出市级美丽河湖80条,有3条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河湖;实际完成河湖清淤1218.54万立方米,完成率106.9%;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53.25公里,完成率140%。
在排涝、供水、节水方面,过去一年,我市共完成城市河道整治15处,易淹易涝片区改造工程14处;新建雨水管网102.56公里,提标改造管网66.02公里,雨污分流改造79.87公里,排水管网清淤1274.39公里;新建供水管网169.58公里,改造供水管网724.77公里;屋顶集雨等雨水收集系统建成182处,完成年度任务的101.11%。
这一个个完成率高于100%的背后,是我市在努力打造“碧水”长效机制、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美丽河湖建设“扮靓”乡村乐了百姓
整洁的乡村道路,路边农房粉墙黛瓦,岸边花红柳绿,河水清澈见底,水上绿植整齐生长,河里小鱼游来游去……日前,记者走在干窑镇新泾港沿岸,一幅秀美的乡村美景图呈现在眼前。
新泾港,嘉善成千上万条河道中的一条;1900米,在河网港汊密布的江南水乡,丝毫不起眼,但对生活在沿岸的160多户百姓来说,新泾港却在他们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在4年前,新泾港的河水还黑如墨汁,河水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臭气,让人觉得在河边走1米都嫌太长,更不用说是长期在此生活了。
“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洗衣灌溉、九十年代水质变坏、零零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民间顺口溜是新泾港的真实写照。“原先这河水可以喝,在小石桥上能看到人们掉进河里的硬币……”60多岁的村民胡月仙告诉记者她记忆中的新泾港最原生态的模样。
从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开展,到实行“河湖长制”,再到“美丽河湖”建设,新泾港迎来了生机。截污水、清淤泥、修护岸、植绿化……一场治理“墨汁河”的战役打响了!针对沿河14家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加快污水主管网建设,企业污水全部纳管处理;针对河道周边160户农户的生活污水,采取43户纳管、90户集中式处理、27户分散式处理等方式进行彻底治理……“现在水越来越清了,我们又能在河里洗衣服了,儿时的新泾港好像又回来了。”看着水质越来越好的新泾港,胡月仙激动地告诉记者。
新泾港的巨变只是我市“碧水工程”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河湖的治理力度,落实推进了一系列举措。封堵排污口、企业雨污分流、城镇雨污分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清淤、调活水体、生态修复……随着“碧水工程”项目的开展,我市从清除河道主要污染源、实施控源截污和水质综合改善入手,整体推进、全面覆盖,抓住重点、精准发力,水体污染物含量明显下降,河道整洁度显著提升。2018年全市73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Ⅱ类1个、Ⅲ类29个、Ⅳ类41个、Ⅴ类2个;全市12个国考断面Ⅲ类8个、Ⅳ类4个;16个省考断面Ⅲ类8个、Ⅳ类7个、Ⅴ类1个,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全市8个饮用水水源地均为Ⅲ类,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77.3%,比上年同期增加5.2个百分点。
在制度方面,按照省水利厅“美丽河湖”建设工作部署,市水利局委托省水利咨询中心编制印发《嘉兴市“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导全市“美丽河湖”创建工作。市治水办会同市水利局制定了《嘉兴市“美丽河湖”创建评价标准(试行)》《关于做好2018年度嘉兴市“美丽河湖”创建项目进度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明确专职人员,每季度末上报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定期上报市督考办并向全市公布。
水清了,岸美了,在河岸旁散步的人也多了,群众的满意度直线上升。“以前浜里都是杂草,连鱼虾都没有,现在水清了,晚上来河畔的游步道上做有氧运动,在石凳、石桌上休憩闲聊的人可多了。”来到海盐县金星村斜桥浜河畔,村民高爱琴告诉记者,邻居们对于现在村里环境的变化都赞不绝口,也都想奉献自己的力量。现在只要一看到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邻居们都会去举报。
在海盐县通元镇丰义村月湖畔,原来的矿坑被改造成了一个公园,浮桥连接着山路和防空洞,山后还有一个茶园。“我们在这里开了32年的小食品店,以前光顾的基本都是这里的村民,现在村里的水清了、环境美了,周末来游玩的人多了,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在月湖旁边开小食品店的姜桂英告诉记者。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获得群众点赞
秀洲区油车港镇广福路集聚了数量较多的餐饮店铺,由于油污不分,这里曾是“五水共治”推进的难点区域。2018年6月新建了隔油装置后,隔油池就担负起周边餐饮店油污分离的“重任”,这条道路油污不分的情况得到根本性改变,附近的河水也清了,对此周边居民纷纷点赞。
广福路的改变,是全市项目化治水带来的成效之一。2018年初以来,全市以水质改善提升为目标,扎实推进项目化治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通过全面普查工业园区类、生活小区类和其他类创建单元的截污纳管情况,考察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布局走向,查清管网底账及排污(水)口整治情况,“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了解到,2018年5月,我市制定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方案、指导标准及验收办法,明确2018年工作目标:完成8个“污水零直排”工业区、20个“污水零直排”住宅小区和8个“污水零直排”镇(街道)建设任务。
我市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厂网并举”的原则,修编了城镇污水处理专项规划,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布局,重视区域衔接,扫除规划盲区。以镇(街道)为单元,启动对辖区内所有排污单位、区块情况的地毯式排查,做到无遗漏、无死角、无盲点。采用CCTV等先进技术排查城镇排水管网319公里,在此基础上列出问题清单,形成“一点一档”。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5个工业区、29个生活小区、9个镇(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
强化源头控污 健全“碧水”长效机制
为强化源头控污,打造“碧水”长效机制,我市制定了《嘉兴市治污水暨水污染防治行动2018年实施计划》,深化行业污染整治。大力开展金属表面处理(除电镀外)、砂洗、氮肥、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整治提升,开展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的专项整治。截至2018年12月底,完成17个涉水行业整治。此外还编制了《嘉兴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提升行动,全市有16个入海排污口列入整治提升范围,目前已完成整治。
为推进清洁排放改造,我市启动了嘉兴城东再生水厂和嘉善姚庄、洪溪、西部水务4座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目前城东再生水厂已进入商业运行,嘉善姚庄污水处理厂完成项目前期并进场施工,洪溪、西部水务完成可研。同时,我市还制定了《2018年度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工程高峰排水调度方案》,提高各区域污水排放的协调性,保障安全稳定运行,防止污水外溢污染。
为加快饮用水水源达标,我市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进行评估,全市4个水源地评估分值大于等于90分,占比为50%。2018年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77.3%,超标因子改善率100%。全市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均按季度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
此外,在控制农业污染源方面,我市着重推广新型肥料应用,经济作物推广应用水肥,切实减少化肥用量。2018年,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88.1万亩次,推广应用配方肥3.31万吨、商品有机肥11.46万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103.07万亩,化肥、农药减量达1116.5吨、74.87吨,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对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隐患大排查,共排查养殖场户843户,发现并排除养殖污染和储液池渗漏等隐患53处,完成9家美丽生态牧场的创建和市级验收,创建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10家。
在水产品养殖污染方面,我市制定了《嘉兴市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五年行动计划》,推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工作。开展省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建设工作,全市共落实50个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截至2018年12月底全部完成试点建设。指导督促县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和发布,截至目前7个县(市、区)都已发布规划。2018年省对市下达河湖清淤任务1140万方,河道综合整治109.4公里。我市实际完成河湖清淤1218.54万方,完成率106.9%,完成河道综合整治153.25公里,完成率140%。
2019年是“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建设之年,我市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水环境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力争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考核Ⅰ—Ⅲ类比例达到42%以上。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