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2019年小城镇综合整治向“全域美丽”进发

发布时间:2019-01-30 09:44:24 来源:余杭晨报 记者 周天意 通讯员 赵云峰 宋建新

  径山镇锦城街

  崇贤街道沾桥集镇

  瓶窑镇苕溪沿岸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相关镇街的努力奋进、专项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小城镇整治工作成绩斐然。

  2017年,首批7个小城镇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其中2个被评为年度省级样板;

  2018年,15个小城镇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其中8个被评为年度省级样板,同时余杭区获评2018年度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市、区);

  2019年,尚余6个小城镇亟待蜕变,目前这6个小城镇的整治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经迈入第三个年头,余杭将结合“全域美丽”工作,谋划启动小城镇“升级版”美丽城镇的建设,提升城镇交通路网、教育、医疗、养老、停车场、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让城镇持续升级焕发生机活力。

  回望2018

  高标准绘蓝图 生态乐民环境美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首当其冲就是要把环境“整”好,这其中,高标准的蓝图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区小城镇办规划引领组牵头,会同镇街、发改、财政等单位及相关专家进行严格的方案审核,优化、深化规划和项目设计方案,着眼长远,按照“一镇一方案”的方式开展全区28个小城镇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为了精准定位,突出地域特色,我区还专门聘请28位驻镇规划师全程跟踪对接。

  小城镇整治注重自然与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将街道、小巷、小溪、河流、远山等元素融合进规划之中,达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又着眼细节,将庭院、墙角、房前屋后与整个小城镇的规划相融,达到整体与局部的和谐。

  径山镇的山水见公园造好后,施大姐就经常和姐妹们去公园里坐坐,在凉亭里聊天、唱越剧。施大姐回忆,“以前周边居民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都往河堤上倒,到了夏天味道特别难闻,住在河堤边的人家都不敢开窗。”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始后,径山镇雷厉风行,将原先倾倒垃圾的河堤清理重整,投资800万元,让散发着臭味的河堤成为了精致有韵味的山水见公园。

  整治环境美还体现在一些细节上。仓前街道吴山集镇不大,但是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脏乱差也是大家对吴山集镇的一贯印象。可是如今的吴山街头,分类垃圾桶摆放得整整齐齐,“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等标志标语清晰醒目。

  以人为本重民生 设施便民配套美

  小城镇整治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农贸市场、学校、交通路网等生活配套,体现产城人文的融合。

  余杭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精准双招双引,在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加快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项目建设,包括路网交通、文体设施,进一步控制居住用地、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功能,为优势产业导入、优秀人才集聚、新兴产业发展、实体经济提质扎实打好硬件基础。加快推动大医院、大院校、大项目的招引落地,既要为我区省市“双创”高地的长远发展培育更多的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各类人才,又要让各地来余杭创业生活的新余杭人愿意留下来,从而从人才战略起步,推动全区整体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的提升。

  如崇贤街道拆除老农贸市场,在异地规划新建市场;并规划了10条滨水景观带(河岸线15公里)、2个绿色生活广场和3条绿化景观长廊,使居民生活品质大大提升;

  中泰街道对中泰路进行重新打造,进行强弱电上改下,雨水管道改造等工程,彻底解决中泰路常年拥堵这一交通瓶颈。

  运河街道新建运河第二幼儿园,占地12169平方米,共开设12个班级,2018年9月开学,目前已经有400名小朋友在新幼儿园里就读,缓解集镇人口增多的教育配套压力。

  黄湖镇的农贸市场整治完毕后,原先的摊位经营面积较之前扩大近1倍,达到平均5平方米以上,过道从原先的1米多加宽到了近3米;排水道翻新拓宽,排水问题得以解决,市场内部气味不再难闻。同时,农贸市场内部装置也焕然一新。

  引导产业集聚 兴业富民产业美

  通过整治,通过产业提升,让百姓获得更长远的利益,是小城镇整治的最终目的。余杭利用整治的契机,整理出相对优化的空间,积极引进一些优质、实力雄厚的产业作为支撑,依托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的产业特点,探索出一条高效益、高产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路子致力于不断提升城镇的发展活力。

  首先是挖掘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例如百丈镇、径山镇等西部山区,积极探索旅游观光、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路线,引进一些休闲观光、民宿等旅游项目,使绿色田园聚落主体部分与旅游属性接轨,让现代农业和山水风光坐地生财。

  其次,坚持产业转型,尤其是重拳推进“低散乱”整治,坚决关停淘汰落后产业,致力于引进一些环保高效优质产业,稳步提升小城镇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坚持产城人融合,积极研究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搭建双招双引服务平台。

  如五杭集镇建设特色集市,目前集市招商正在稳步推进中,同时,五杭还引进电视剧《在远方》剧组驻点拍摄。

  “用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是运河街道博陆集镇和亭趾集镇的做法。围绕红烧羊肉、生态甲鱼、传统搪瓷、丝绸纺织、亭趾月饼、生态稻米等特色品牌,博陆和亭趾把“鱼米之乡”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到最大,并引来了经济效益,这无疑是当地百姓最乐于见到的事情。

  沉淀历史文化 魅力亲民人文美

  小城镇整治进程中对当地百姓的记忆和乡愁进行保护和传承,也是重要课题之一。

  余杭区一直坚持因地制宜,根据集镇特点做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原有的城镇肌理、历史文脉的延续相结合,打造集镇特色,保留当地记忆。

  首先,将人文挖掘与“全域美丽”结合,通过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庭院等建设的有机结合,让“全域美丽”概念在小城镇整治中率先得到彰显。如径山镇坚持多规融合,按照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要求,挖掘出禅茶文化,与美丽城镇、A级景区建设无缝对接,更好地推动径山小城镇的品质提升。

  其次,将整治与区域特色文化结合。将小城镇整治工作与历史文脉梳理、城镇功能完善等相关工作相融合,让小镇在美丽蜕变中留住更多文化历史脉络。如瓶窑镇让十里渠“重建天日”,打造融合民俗文化、艺术文化、良渚玉器特色街的苕溪小镇,通过茧站旧址修缮及玉雕、纸扇、花灯作坊整合,与良渚遗址公园、南山摩崖石刻等文化相呼应,让小城镇更具历史风貌和文化韵味。

  同样,五常街道的“风味五常”文化展示馆里,运河街道的“亭趾十景”、陈家大宅、明代古井等古宅古迹,都留住了当地居民的回忆。

  完善长效措施 善治为民治理美

  小城镇的成果需要积极的长效治理措施来保障。余杭区坚持立足长远,依托基层治理“四个平台”,着力构建小城镇“建管并重、以管为主”的长效机制,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并以小城镇综合整治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功能,发挥小城镇作为城区和农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小城镇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撬动全域统筹发展。

  各小城镇通过完善长效措施,联合城管、交警等部门,建立综合执法、环卫保洁、街(路)长制、网格长制、“两站两员”、“线乱拉”管控等长效机制。

  比如设立农村安全劝导站、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新增道路视频点位和交通违法自动抓拍系统,通过对制度、设备、管理等全方位的提升,提高小城镇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

  百丈镇出台了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包括农贸市场管理、农村建房、路长制、小河道长等等,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业务骨干负责专项巡查,确保第一时间进行协调、解决难点;还深化“好传统、好家风”活动,用“好家风”带动“好民风”从而彰显小城镇治理成效。

  数说小城镇

  整治完成后,从街坊们齐声的夸赞、当地居民脸上的笑容、子女回乡时的啧啧惊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经过2018年一整年的奋斗,它提高了小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也留下了许多扎实的数据,从这些数字中,得以管窥我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已建设口袋公园28个,新建停车场90个,新增车位6586个,新建改建农贸市场24个,新建、改建公厕80个。

  卫生创建专项,已实现国家卫生镇比例33%,省级卫生村、镇全覆盖。

  “车乱开”整治专项,共查纠各类违法(含非现场)案件108万起;新增农村安全劝导站22个,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70名;新增道路视频点位113个,交通违法自动抓拍系统53套。

  “道乱占”整治专项,累计整治道乱占问题点位2827处;清理路边堆积物435立方米;整治马路摊贩1538处;查处人行道违停行为85407起;查处各类无照经营行为2392起,出店经营661起。

  “线乱拉”整治专项,完成强电上改下管道建设涉及道路长度34.33公里,杆路整治65.74公里,入户线整治2560户;弱电上改下管道建设涉及道路长度39.99公里,杆路整治764.65公里,入户线整治4293户。

  产业提升专项,全年共淘汰和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425家,累计完成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2026家。

  展望2019

  打造更有特色、更有特质、

  更有品位的全域美丽新余杭

  2019年,根据区委区政府推进“全域创新、全域美丽、全域治理”建设和打好“新五场硬仗”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全域创新策源地、全域美丽大花园、全域治理现代化”建设,奋力开创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新局面。

  作为“全域美丽”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2.0”版,“美丽城镇”的建设工作也已被提上日程。区小城镇办为此专门组织召开“美丽城镇”座谈会,邀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董翊明对美丽城镇工作进行解读,区小城镇办相关负责人和各相关镇街负责人均参加座谈,对如何建设“全域美丽”“美丽城镇”展开学习、讨论和研究。

  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谋划启动美丽城镇建设,有利于全面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加速推进余杭“全域美丽”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对城市的承接疏导和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加快形成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全域美丽”是“全域创新”、“全域治理”的空间载体,根据各区域的自身条件、生态本底、空间特质,形成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互补交融、共生共荣的城乡景观格局。

  余杭区将对标全域美丽建设标杆城市,以国际视野为高度、细节极致为追求、环境一流为目标;以城靓村美建设行动、文旅融合发展行动、生态环境提质行动为抓手,按照“系统考虑、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思路,全面推进“全域美丽”建设。

  通过“全域美丽”建设,余杭将进一步提高区域核心吸引力、竞争力,积极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全力争当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示范区。

标签:城镇;整治;集镇;城镇环境;余杭责任编辑:陈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