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聚焦永康垃圾分类工作

发布时间:2019-02-26 14:26:55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孙武斌 胡清波

  “能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省领导的肯定,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昨天,永康市端岩村兼端头自然村党支部书记俞海,从手机里调出一段视频,正是一周前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该村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成效。

  3年里,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端头干成了一件令人惊叹的大事:通过垃圾分类,这个146户、398人的村庄,垃圾量大幅下降,现在平均24天外运一次,日均外运垃圾量不超过15公斤。也就是说,每人每天只产生38克垃圾!

  “垃圾分类难在源头分拣,难在习惯保持。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就紧紧扣住一个细字做文章。”俞海说。

  一个普通香烟壳 也要分三道

  早上6时,天蒙蒙亮,保洁员项爱银、俞爱飞就分头出发了。她俩早起的第一件事,是把村子里外打扫一遍,用洁净村容迎来崭新一天。

  两位保洁员都是本村人,她们走路飞快、手脚麻利,不一会工夫,村里大小角落已变得干干净净。项爱银以前在城里卖水果,2015年回村当保洁员,一晃3年过去了。“以前,垃圾房两三天就满了,还要溢出来,现在,垃圾房一点味道都没有。”她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每种垃圾都有自己的归宿”,这是端头村垃圾精细化分类的第一步。

  有害垃圾怎么办?端头村同样有办法。村头有个生活超市,从2018年开始,超市老板娘领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回收废弃电池。村民只要将家中用过的电池、灯泡等有害垃圾拿来,就可兑换一袋食用盐。到月底,村两委会从小超市回购这些有害垃圾,再进行统一处理。

  源头分得好,只是第一步。项爱银说,垃圾减量的秘诀,还在后道分拣。在端头村垃圾分类分拣中心,项爱银、俞爱飞蹲在地上,摊开每个塑料袋,飞速地将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纸盒,收入高价值纸类的回收桶;塑料杯,放进低价值塑料的桶内;卫生纸,则装入可焚烧垃圾的桶内……约30分钟,分拣就结束了。“前道分得好,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她俩异口同声地说。

  分拣时,有个细节深深打动了记者:一个普通香烟壳,在俞爱飞手里,被分成了3种资源:最外层,低价值塑料;香烟壳,低价值纸类;最里层的锡箔纸,单独存放。整个过程不超过5秒。没想到,端头人竟把垃圾分类做得这么细致。

  分完,她们还要检查一遍,看看谁家没分到位,随后在登记表里打上优、良、合格、不合格的评价。

  这天,苏杏芳在公告栏里张贴了上个月的考核表。“你看,排在第一位的农户,13袋垃圾都是优秀,说明分得好。”她说,村里还会开表彰大会,分得好的农户,有奖。

  人人争当垃圾分类“明星”

  在端头村,如果你问什么最受欢迎,村民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谁家垃圾分类分得好,谁最光荣。

  2月15日,端头村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表彰大会。

  当天,记者走进端头村,一副对联十分引人注目,上联是“垃圾分类成样本”,下联是“乡村钟秀看端头”,横批“省长点赞”。可以说,端头村开创了垃圾分类的新样板,同时,垃圾分类也成就了端头村的美好生活。

  根据该村全年垃圾分类考核成绩,评选出了俞同广等28户垃圾分类优秀农户,获得了由永康农商银行赞助的生活用品,每个人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在表彰活动现场,村民纷纷在2018年度垃圾分类考核表上签下名字,并根据考核积分兑换了纸巾、洗衣液、肥皂等生活用品。

  “垃圾分类是一件关键小事,人人都把小事做好就能成就民生大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应菊群、曹保川、杨香芬等人是此次受表彰的优秀农户,他们也是该村“绿衣天使”成员,春节期间(从2月4日到现在),他们每天行走在村庄内外进行巡逻查看、卫生保洁,指导农户进行准确垃圾分类,劝导来村游玩的人不乱扔垃圾,宣传垃圾分类的实际意义。

  “拿积分换商品,已经成为村民喜闻乐见且愿意参加的活动,真正把村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热情激发了出来。”俞海表示,端头村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实践,严把源头关、主力关、长效关、利用关,以“一座垃圾之家、一间资源兑换超市和一个分拣站”模式,并应用积分考核机制、三色垃圾袋分装法等创新做法,真正实现源头垃圾精细化分类,垃圾减量化成效显著。

  3年来,垃圾分类在端头真的成为时尚,端头村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来过的人都夸,走出去的人都觉得自豪。今年1月,端头村和相邻的白岩下村合并,成立了端岩村,如何开创新村新面貌,抓好新村发展,俞海心中自有一本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让我心中振兴乡村的梦想更强烈了。”作为新村合并的领头人,俞海希望下一步通过“四步走”战略,建设更加美好的乡村。即:做好土地整理、打造田园风光、推进业态提升、实现村美人美。现在,端头走入了梦想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看到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民宿产业逐渐兴起、游客纷至沓来,俞海相信,这一梦想一定能实现。

  “永康经验”为全国垃圾分类提供示范

  这是一个小山村创造的奇迹。

  在端头村口的一块石头上,刻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8个大字。在我们眼中,从垃圾分类开始,这里已留下筑梦乡村振兴的坚实印记,更是永康市近年来扎实推进垃圾分类“12345”全域化的一个见证。

  2月16日晚,端岩村和端头自然村的很多村民早早坐在电视机前,调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收看21:30播出的《新闻调查》栏目。原来,当晚该栏目以《垃圾分类在农村》为题,重点关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并用很长的篇幅详细介绍了端头的垃圾分类模式、经验和成效。节目播出时,很多村民用手机将节目相关片段录下来,上传到村里的微信群,为垃圾分类“端头模式”登上央视点赞。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六21:30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在观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当晚播出的“垃圾分类在农村”,以环保公益组织“零废弃村落”发起人陈立雯的视角,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样本进行解读,深入剖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前端、中端和末端有机对接的科学机制,以此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45分钟的节目,其中超过一半时间的镜头聚焦永康市的垃圾分类工作。除了“端头模式”外,节目还重点关注了永康西城街道马宅村的垃圾分类、唐先镇有机肥加工中心,以及永康市采用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两网融合模式等,并通过相关人员及有关专家现身说法,向全国观众展示分享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永康经验”“永康成效”。

  近年来,永康市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两级四分法”,探索了“12345”工作法,初步形成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的工作流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断提升。所谓“12345”工作法,即一级从简重源头,破解村民“不会不愿”的分类难题;两网融合抓过程,破解运收“各行其是”的领域难题;三位一体建终端,破解垃圾“就地三化”的处理难题;四方参与有办法,破解力量“缺失缺位”的管理难题;五环相扣统全局,破解过程“不通不畅”的保障难题。截至目前,永康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合格率达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2%,资源化利用率89%,无害化处理率100%。

  “垃圾分类工作此次能够登上央视,对我们来说既是激励也是压力。”永康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垃圾分类全域化推广,在垃圾分类精细化、精准化上下功夫,逐步引导农户把生活垃圾从四类分为七类,将二次分拣关口前移,真正把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置做到极致,让垃圾分类成为美丽乡村最响亮的品牌。

标签:垃圾分类;永康市;俞海;清波;农村生活垃圾责任编辑:陈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