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武汉东湖,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水鸟翩跹。人们在湖边的绿道上散步、骑行或小憩。不时有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湖畔,令人陶醉。
日前,东湖绿道三期“颜值”提升工程完工,101.98公里东湖绿道串接成网,国内最长5A级景区城市环湖绿道惊艳亮相,带动了一座城市近400公里的绿道网络体系建设,进行了一次将城市生态、人文、功能融于一体的生动实践。东湖边上这一条路,让湖北、武汉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赢得社会各界赞誉。
水岸同治,美丽东湖荡碧波
江城武汉,百湖之市,城中山水人文,尤以东湖为第一形胜。
“绿道建设之初,东湖边的摇蚊黑压压一片,一天工作下来,衣服裤子上全都是。”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黎东辉回忆说。
随着绿道建设的推进,原先摇蚊滋生的环境变样了。漫步东湖绿道沿线,生态礁石、杉木桩构成的生态驳岸取代了过去的硬质垂直挡墙,水岸边,雨水花园、生态草沟、水生植物营造出多层净化雨水系统,避免污染入湖。“有了这些生态修复,摇蚊就少了容身之地。”专家说。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东湖,“生态优先”成为武汉人的共识。近10年来,武汉市围绕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持续不懈治水,还东湖一汪碧波。数据显示,东湖水质持续向好,近年来东湖整体水质基本稳定在Ⅲ至Ⅳ类。
工程治水。通过布局一系列截污工程,实现景区内生活污水截污近万吨,并相继完成了东湖沿岸的市政主要排污口的截污。通过东湖绿道重大工程建设,实现建设、环境双赢局面。
管理治水。严格落实湖长制,湖泊最高层级的湖长是第一责任人,组织制定“一湖一策”方案,按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湖泊管理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民间湖长”作用,共同维护东湖水环境,使湖泊保护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为。
沿着东湖绿道行走,最先亲密接触的是绿道边的湖塘。记者来到已完成治理的水域,只见湖水清澈见底,湖底水草随波轻轻摇摆,不时有鱼儿嬉戏。“我们对东湖的8个小湖和湖边塘通过排干湖水、晾晒底质杀菌,并清除湖底垃圾、种植水生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构建健康生态链,恢复了湖泊自净能力。”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康玉辉博士说。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治水不能只在水上做文章,污染的根源还是在岸上。截至2018年底,全市主城区建成12座污水处理厂,2200公里污水管网,污水提升泵站71座,形成12片污水收集系统。在东湖及周边汇水区域,形成一张有效保护网。
城市环保,有颜值也有内涵
万顷碧波之上,绿道蜿蜒向前,湖光山色移步换景,时而山丘、林地,时而岛屿、湿地,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是广州游客曹悦在“朋友圈”中的分享。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江南分中心部长亢德芝介绍,东湖绿道分为听涛道、湖中道、白马道、郊野道、森林道、磨山道、湖山道7段主题景观,它充分依托东湖山、林、泽、园、岛、堤、田、湾8种自然风貌,将东湖打造成武汉市民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绿心”。
2015年12月份,东湖绿道一期开工,建设之初,就打上了绿色环保的标签:少些人工雕琢,多些自然野趣。
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亢德芝说,不仅让市民实现“世界级慢生活”,也规划了13条生物通道,以保护百种野生脊椎动物的生存。比如为野兔、松鼠等小型动物设计可以穿行的管状涵洞和箱形涵洞,管涵设低水路和步道,便于小动物通行。
工程承建方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东湖绿道项目经理秦明珉告诉记者,东湖绿道秉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措施,改良生态系统;并通过植被规划、人工湿地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净化东湖水体,促进东湖生态系统的修复。
2017年底,东湖绿道二期建成。山揽翠,水涵青,湖光山色与人文融合的美丽画卷让人们真切感到,“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绿道也很有“内涵”。桃花岛上,包含荷兰艺术家亨克·霍夫斯特拉在内的17位国内外艺术家艺术作品撑起东湖国际公共艺术园。“100多公里长,环绕着大湖,岸线蜿蜒曲折,形态层次丰富,还能让市民欣赏到这么多世界当代艺术精髓,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亨克·霍夫斯特拉说。
在东湖绿道森林公园南门驿站旁,近40首历代名人吟诵东湖的诗词被雕刻于奇石上,传承楚风汉韵;在绿道二期54景命名中,部分名字取自《诗经》《楚辞》。
日前,东湖绿道三期工程完工。三期工程并不增加绿道里程,而是对二期提升内涵、增强颜值,于去年8月开始按照“一塘一景一品”的原则动工改造。一颗城湖共生、山水相依的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正逐步展现在人们眼前。
绿色时尚,最好的生态福祉
3月4日下午,家住武汉光谷的市民陈杰骑着一辆共享单车,沿新建的绿道足足骑行了2小时。“过去也常来森林公园骑行,但很多地方没有单独的骑行道和步行道,现在一辆自行车就能实现连续骑行百公里。我今后会经常来骑行散心。”陈杰说。
市民胡才琼带着年逾九旬的母亲游览绿道后由衷点赞:“人文和生态在这里完美结合。”胡才琼告诉记者,今年93岁的母亲黄素珍已在东湖边居住了73年,见证了这片土地从零稀草棚到成排砖房,再到如今合理规划绿道呈现的发展变迁。谈及东湖绿道,她饱含深情地说:“现在的东湖太美了,绿道是我们沿湖居民最好的生态福祉。”
宜居的环境不仅吸引人,也引来了鸟。喻家湖畔,摄影师刘曙松和友人带着专业摄影装备来拍鸟。“我们今天看到了红嘴鸥、白鹭。它们对气候和环境非常挑剔,环境不宜居是不会来的”。
2016年6月,东湖绿道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联合国人居署高级官员布鲁诺·德肯参观后感叹不已。“这一大手笔是世界罕见的。”布鲁诺·德肯认为,与伦敦、荷兰、日本等地的世界知名绿道相比,东湖绿道有独特之处。“在国外,绿道通常建在郊野,人们必须开车前往游玩。而东湖绿道就在城市中心地带,人们游玩非常方便,出门不远即可享受绿色生活。”
随着绿道建设不断完善,武汉市提出了创新“大湖+”模式,东湖绿道着手打造国际、科创、休闲、体育文化功能区及生态体验区等主题功能区。
“百公里绿道成网,有利于策划大型水上赛事和项目。”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介绍,作为今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主赛场之一,东湖将承办马拉松、自行车赛、帆船等赛事。其中,马拉松赛道42.195公里、自行车赛道17公里,共涉及绿道约40公里。
“我们要让生产生活与生态实现完美融合,建设城湖相融、山水相依、文景相生的滨水生态绿城,让世界遇到最美的武汉,让武汉望见最好的未来。”马国强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