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10部门印发意见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以鱼保水 水清鱼欢

发布时间:2019-04-08 14:14:1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乔金亮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开展以渔净水、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今后,我国将大力优化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持续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好水好草养好虾,稻虾生态立体种养有品质还有效益。”3月13日,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雅园社区居民陈学军看着稻田里的小龙虾,脸上乐开了花。他去年流转了110亩水田,开始稻虾连作,一年下来,挣了50多万元。“今年的行情更好,小龙虾的价格最高能卖到52元一斤。”

  从产地到餐桌

  生态渔业模式走俏

  很多人并不知道,全世界每三条鱼中就有两条是中国养殖的。“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局长张显良说,所谓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既要为百姓提供优质、生态的水产品,又要还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秀丽景色。随着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养殖模式迅速铺开,稻渔综合种养如火如荼,生态渔业模式走俏各地。

  在生产环节,山东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一亩海变成了三亩海”,构建了16万亩集中连片的“贝、藻、参”立体生态循环养殖区,实现了海域的净化高效利用。全省半封闭、全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车间达到350万平方米,“渔盐一体化”实现了海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污染、零排放。目前,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超过500处,示范面积17万公顷。海洋牧场“生态方”、陆海接力、海湾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等多种生态渔业模式在山东复制推广。

  在市场环节,广东省推广活鱼冷链运输新技术。何氏水产公司创新开展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成功解决了在不添加任何药物的情况下,保证鲜活水产品高密度远程运输50小时以上、存活率达99%以上的技术难题,为广东活鱼北运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广东省5家企业组成的产销联合体,与北京市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实现了优质水产品产、供、销全程可追溯。目前,每天来自广东的活鱼占北京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18年实现总营销量21万吨。

  有禁养区有可养区

  科学划定空间布局

  尽管已经基本解决了“吃鱼难”,但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依然存在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看,养殖水域周边的各种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使水产养殖水域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从内部环境来看,水产养殖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水库、湖泊养殖网箱网围过多过密,一些可以合理利用的空间,如深远海、水稻田、低洼盐碱地等却没有开发,或者开发利用得不够。

  “此前,农业农村部已经启动了新一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各地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依法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说,只有做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与各专项规划有效衔接,才能保障未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必须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基础上依法退出禁养区内的养殖,规范限养区、养殖区内的生产,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目前,从全国来看,渔业主产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基本完成,77%的主产县政府发布了规划。福建省全面完成了67个县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全省累计清退不符合规划海水养殖面积超1.9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61万平方米,水产无序养殖得到有效遏制。吉林省32个渔业重点市县全部按期编制发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成了“三区”划定,特别是针对湖库等大水面,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在严控网箱、围栏养殖规模的前提下,明确其水产增养殖功能,合理规划了养殖布局。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在处理水产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时出现了偏差,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一拆了之。“一是不该禁的不能禁,要科学划定禁养区。二是该禁的要坚决禁,但要给予合理补偿。”于康震说,要坚决防止“一刀切”,盲目扩大禁养范围。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引导养殖户提高健康养殖水平,提升养殖尾水处理能力,实现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

  从放水养鱼到放鱼养水

  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近年来,社会上有一些声音,认为水产养殖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张显良表示,并不是所有水产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都会给水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饵型养殖方式会对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则能对水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净化修复作用。经过积极探索,一些地方发挥渔业净水、抑藻类、固碳等生态功能,协调好生产与生态的关系,涌现出千岛湖、洪泽湖、梁子湖等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典型。

  从放水养鱼到放鱼养水,浙江省淳安县大力实施“以鱼保水”“以鱼治水”工程,形成了“大头鱼保水、小头鱼治水”的保水渔业发展模式。一方面,缩减网箱养殖面积、禁止库湾养殖作业、推行尾水处理设施、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另一方面,推广循环水养殖、稻鱼共生、稻鳖轮作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告别传统的“放水养鱼”模式。目前,湖区鱼类品种已达114种,渔业资源蕴藏量达15万吨,千岛湖水质常年保持在I类。

  江苏洪泽湖渔业以净水养殖、限额捕捞、保护资源为方向,建立了生态渔业新体系。如今,洪泽湖渔业水域环境日趋向好,渔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渔民涉渔年均收入由10年前的0.8万元上升至2.4万元。湖北梁子湖以水质保护为目标,确定渔业的环境容纳量,采取适宜的渔业方式和渔业规模,修复和重建受损的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了鱼水和谐,促进了湖泊渔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在大水面生态渔业研究领域已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团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大水面环境容量评估和水质环境治理方面的技术体系,为大水面生态渔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局局长刘革认为,以鱼控水、以鱼控藻,恰恰是优化水域环境的科学举措。通过滤食性鱼类控藻,再通过藻类控制氨氮,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大湖治理的普遍做法。

标签:养殖;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渔业;生态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