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繁荣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在以“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携手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主题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与会中外代表在充分肯定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的同时,围绕如何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接、如何切实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如何促进沿线区域开展更为紧密的环保合作等问题进行发言和对话。
凝聚共识 坚持共建共享
以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标志,应该说,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趋于明确。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的总体背景下,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约束日益凸显。
在交流中,中外与会代表都表达了相同的一个观点:当前,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环境治理能力不足、技术匮乏和资金短缺等问题。
数据显示,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该地区大部分国家以能源原材料供应为主,产业结构偏重,以资源型经济为主,是绿色低碳发展压力较大的地区。
对此,捷克副总理兼环境部部长理查德·布拉贝茨认为,“一带一路”为这些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也让转型成为可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表示,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来消除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所有的增长都与责任息息相关,为环境负责是必须要完成的命题。”理查德·布拉贝茨说。
“一带一路”倡议与可持续发展议程有着共同的目标。来自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比利时、老挝、蒙古等国家的代表在发言中都表示,沿线国家要聚焦共识,充分认识到两者目标的高度契合,在理念和实践的共建共享下,创造更多的绿色公共产品,有效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必须增强国际社会及沿线国家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认同,以此来有效推动区域发展模式的绿色革新。”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马善高强调说。
对于此次分论坛,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共取得4项重要会议成果:一是助力凝聚“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共识;二是推动形成绿色“一带一路”务实成果;
三是分享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和成效;四是探讨未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方向。
各司其职 形成强大合力
建设绿色“一带一路”,需要形成强大合力,方能见到实效。
在讨论中,中外代表认为,绿色“一带一路”需要政府勇于担当引导职责,企业切实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和监督,行业组织发挥好协调作用,金融机构当好“防火墙”,合力推动才能让愿景落地。
而在区域范围内,“我们需要建立伙伴关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实践绿色发展。” 乔伊斯·姆苏亚说。
在哈萨克斯坦生态组织协会主任纳扎尔巴耶娃看来,“一带一路”为她提供了更多展示和招商的机会。“中国投资者在支持绿色项目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也想借此机会邀请中国公司积极参与投融资项目,为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请进来,走出来,是所有中外与会者共同的心声。“成立工作组,通过气候变化、生态等领域实施绿色发展项目,影响生态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实施丝绸之路国家超级电网项目,清洁能源运输”……
在与会者来看,“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不仅向世界提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物质上的公共产品,更有制度理念上的公共产品,促进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推动各国一道解决环境、气候、扶贫等全球问题。
共同推动 实现精准对接
如何围绕绿色这一目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通过开展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让合作成果实实在在?
开展务实合作,不断提升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技术与创新是中外与会者谈到的最多的关键词。马善高认为,技术和创新可以开启革新的解决方案。他给与会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们下决心购买节水技术,将使用的水循环利用,变成再生水,从而破解水资源短缺的难题。
加强精准对接,也是推进务实的关键因素。在讨论中,与会代表提出,要加强绿色“一带一路”战略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规划的协调,促进生态环保政策法规对接,探讨制定绿色“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和融资指南、技术标准等,共同推动基础设施、产品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合作的绿色化。
试点试范也成为实现精准对接的重要途径。巴基斯坦气候变化部部长、气候变化总理顾问阿明·阿斯拉姆建议,沿线各国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气候变化、核与辐射安全等生态环保领域合作,促进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的联合开发、推广和应用,实施一批相关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生态环保试点示范项目,分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实践经验。
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落地已成为沿线国家最大诉求和期待。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