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嘉兴为什么自加压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发布时间:2019-05-15 07:02:18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应丽斋 张芬娟 通讯员 李初

  今年2月27日,我市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吹响了创建的集结号,确定了到2022年要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目标,大会强调,这是一场“等不起、慢不得”的攻坚战,更是一场“必须要打、打就要赢”的主动战。

  就生态方面而言,嘉兴先天条件并不理想。摊开地图,嘉兴地处太湖流域末端,1.38万公里的河道流淌的都是过境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水乡水荒”曾引发公众对嘉兴水质性缺水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浙江启动了以“五水共治”为标志的大规模治水,嘉兴和全省各地一样,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市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用5年的时间追回了20年的生态建设时光。嘉兴水环境质量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市域范围内水质由劣五类和五类为主向以三类和四类为主转变;河流交接断面考核由不合格向持续优秀转变的基础上,水质基本接近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即便如此,嘉兴生态环境的“底子”与其他地方相比,仍相对薄弱,目前,全市三类以上断面水体比重只占41.1%。

  如此薄弱的基础,嘉兴为什么要自加压力、抬高标杆,提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嘉兴是红船起航地,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擂响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战鼓,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红船起航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际行动,是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和新担当的有力回应。

  站在“五位一体”的维度来审视嘉兴。除了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4个领域均有亮眼表现,有的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在经济上,如果说浙江的农民是全国最富有的,那么,嘉兴农民收入在全浙江已连续15年冠压群芳。带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嘉兴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指示和重托,嘉兴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位居全省首位;充分就业村达标率、养老保障参保覆盖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等各项指标也都位居全国前列。嘉兴还是优质外资集聚地,截至去年底,嘉兴累计审批备案外资企业8134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605.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1.4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项目88个。去年,实际利用外资列浙江省第三,引进世界500强项目数量列浙江省第二。去年嘉兴人均GDP达到14000美元,按照一个经济体来排名,嘉兴已是全球第57位。

  在政治上,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梦想起航地,伟大的红船精神在这里凝练升华,首创、奋斗、奉献的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市县“飞地抱团”合作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模式等多项党建领域的创新举措被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文化上,嘉兴曾以东部地区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创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两员”制度、“互联网+”公共文化的“文化有约”平台等成为全国样板。

  在社会领域,嘉兴“三治融合”的经验在全国推广,还领跑全省首捧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长安杯”。

  让生态与上述四个领域一样一马当先、领跑全国,让“五位一体”的发展汇聚成百姓全方位的幸福感,这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地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接受世界检阅的一份厚重答卷。

  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对于嘉兴而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补齐生态文明短板,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绕不过去的一条路。它既是嘉兴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有力回应,更是为嘉兴步入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获取永续动力加油储能。

  我们可以坚信:不久的将来,生态美是城市的一张“金名片”,是城市不可多得的吸引高端要素的发展资源,更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正在奋力打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地的嘉兴,不仅要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更要形成特色、创造经验,打造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治污范本和生态文明优质品牌,成为引领同类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三年看头年,今年开局之年十分关键,一定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以首战即决战的决心,坚决打赢创建第一战。”市委书记张兵在创建大会上铿锵有力的话语,不断激励着全市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争先创优、追梦奔跑。

  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繁星闪烁的美丽嘉兴,指日可待。


标签:生态文明;国家生态文明;公共文化;集结号责任编辑:仲瑶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