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新时代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余杭样板”,这是余杭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出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余杭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千万工程”为起点,总计投入约22亿元,以美丽乡村示范区、示范镇、示范带、示范户“四级联创”为抓手,实现125个规划保留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和美丽庭院户创建全覆盖,形成6条示范带,累计实施市级精品村38个、风情小镇4个、杭派民居示范村2个、精品示范线8条、精品区块2个,成功创建60个A级景区村庄。2018年余杭获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区”。
下一步,余杭农村怎么走?农村人居环境又将展现怎样的新面貌?
围绕“全域美丽”建设总体部署,余杭区将进一步做优环境整治,以农文旅聚合、产村人融合发展为方针,推进美丽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营造文明和谐乡风,着力营建美丽乡村大花园。日前,余杭正式启动美丽乡村提质增效“1510工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努力,以全域景区化理念打造大径山核心区,以产业、文化为重心打造良渚文化风情线等5条精品主题游线和10个示范村,进而形成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带、示范村,通过做好环境、产业、文化三张牌来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关键词:环境美
以全域美丽理念重塑乡村形态
基础环境整治是重塑乡村形态的重中之重,这几年,余杭深入推进美丽农房、美丽水体、美丽公路、美丽围墙、美丽管线等基础性工作。共计拆整各类不雅建筑133.88万平方米;改造乡村道路约300公里,综合提升约600公里;通透式围墙改造10万米,立面整治25万平方米,强弱电杆线梳理6.5万米;完成485座农村公厕改造建设,实现了村村都有标准公厕……此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并建立了城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建设、管护一体化和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机制。
“不随意砍树、填占水域。”“宜凸显乡情,选用当地易于获得的石、竹、木等建材,控制造价,选材用材应与农村风貌吻合。”……为明确美丽乡村建设导向,规范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避免出现破坏乡村风貌、偏离乡村主题的负面现象,去年,余杭区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十不十宜”管理规定,在生态保护、选材用材、风貌管控、绿化美化、工程质量等十个方面明确正负面清单,强调美丽乡村建设要保护乡村肌理,突出农村特点。
余杭是文化之邦。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5000年的良渚文化、2000年的运河文化和1000年的径山禅茶文化,共同构筑了余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引导各地依托这三大文化资源,结合水乡、平原、山区等地域特点和各地资源禀赋,挖掘主题,培育乡愁,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叶维军说。
关键词:产业兴
以全民富裕为导向重塑乡村业态
美丽的环境带动了余杭乡村美丽经济的发展,农文旅在这里有了聚合效应。
“我们村今后要成旅游景点了”、“我们村听说要建好几个不同主题的旅游区块”……径山镇小古城村组建了旅游公司,已开展乡村旅游和景区村庄运营。仁和云会村与供销社联合也成立了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将开展农旅+文化的产业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闲林街道西溪源村正在依托洞山生态风貌、美丽乡村建设等优势,培育打造民宿+互联网+设计创意产业为主的“洞山设计创意村落”。设计、IT创客、游学等一大批新业态落户美丽乡村,推动美丽经济发展。
景区村庄运营是余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美丽经济发展的抓手之一。余杭区已出台《促进景区村庄运营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创建。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开发建设,推行景区村庄专业化运营,建立村企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此外,近年来,余杭不断提升农业农村业态。2018年,余杭全区农业休闲旅游业共接待游客1050万人,直接经营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23%。同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52.41亿元,排名省市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91元,增幅连续12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下降到1.67:1,居全省最低行列。
关键词:和谐乡风
以全民参与为要求重塑乡村治理
走进瓶窑镇大观山村,200多幢江南民居小楼映入眼帘,村内文化长廊,村规民约牌等小品、景观均融入有良渚文化元素。
美丽乡村美在“颜值”重在“内涵”,乡风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余杭区积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挖掘农耕文明,复兴民俗活动,留住乡愁记忆;培育礼堂文化,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实施农村新风培育工程,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培育和睦孝悌家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农民农村价值回归;实施农村文化繁荣工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通过举办文艺下乡、“与您相约”周末剧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
与此同时,余杭区以民主协商为法宝、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全民参与,逐步推进“产村人”融合。例如,以小古城村“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为代表,余杭创建了“‘1+3’基层协商治理模式”,荣获了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此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余杭大力推动人才振兴。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人才振兴新政,并实施“鸿雁”、农村“双培养”、“青年吸附”、乡贤回归等行动,承办全市农创客大赛,优化乡村治理队伍体系。
关键词:“1510”创建行动
以农文旅融合助力美丽乡村再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如何串珠成链,发挥集聚集群效应?如何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发展美丽经济,推动三农“双创”,持续促进村强民富?如何深化全域环境整治,做优乡村景观风貌,强化人文内涵展现?未来,余杭将会有更多更美的乡村展现在人们眼前!那么,余杭还会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呢?
眼下,余杭正式发布了《余杭区美丽乡村提升1510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方案》。余杭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从今年起,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区重点建成“一核五线十点”,即大径山美丽乡村核心样板区,大运河文化带、西部访茶寻幽线、塘栖水乡风韵线、中泰慢谷风光线、良渚文化风情线等5条精品游线和10个示范村,带动引领全区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城市后花园”。
一核:大径山美丽乡村核心样板区
按照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理念,依托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建设,结合国家级径山农业产业园创建,实施全域景区化连片提升,打造美丽乡村典范样板。
在径山镇,以打造高品质禅茶风情产业主轴线为核心,重点培育双溪画廊、禅茶第一村两大区块及四个重点村集聚区。一是实施美丽建筑、美丽庭院、美丽围墙、美丽田园、美丽绿道、美丽公路、美丽水体、美丽天空、美丽配套、美丽节点“十美共进”,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二是突出茶产业和茶文化,做深做透种茶、做茶、卖茶、讲茶“四茶”文章,使茶产业成为径山的支柱性产业,打造全产业链。三是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集群集聚,做优配套设施,做深禅茶文化,做实旅游产业,加快建成全域AAAA景区。
五线:5条精品游线
打造5条文化风情主题精品游线,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精美、多业融合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实施内容包括按照“十美共进”思路,做实做优环境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重视文化植入,挖掘原有本土文化或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农村产业,将沿线美丽乡村、农业园区、景区景点、小城镇等衔接连贯,发展运动养生、农趣美食、民宿度假、文化文创等业态。
◎大运河文化带
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以大运河为骨架,促进沿河美丽乡村风貌提升、功能活化与产业发展。线路涉及余杭东部运河流域相关镇街。
◎西部寻茶访幽线
依托西部的自然山水资源,以禅茶文化为主题特色。线路长约20公里,连接大径山核心样板区至鸬鸟镇,并延伸至黄湖镇、百丈镇,串联西部各镇森林古道。
◎塘栖水乡风韵线
依托名镇名山名湖,衔接大运河文化带,以滨水休闲景观带为主,展现江南水乡湿地主题特色。线路总长约10公里,自塘栖古镇,经丁山湖至超山风景区。
◎良渚文化风情线
依托良渚古城遗址和农业资源优势,以良渚文化“访古朝圣”为主题。线路总长约15公里,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中心,东面串联良渚街道北片各村,西面串联瓶窑镇相关村和良渚古城水利系统展示线,并与大径山核心区相连,推动良渚古城与大径山互动聚合。
◎中泰慢谷风光线
利用山谷田园、竹笛文化及紧邻城区等优势,以“江南慢村”休闲慢居为主题特色。线路长约8公里,自中泰集镇,经中桥村至白云村。远期延伸至紫荆村和余杭街道北片、闲林街道北片。
十点:十个示范村
在“一核五线”项目之外镇街,按照“十有十无”标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择优打造10个产业链条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示范村,促进村强民富。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