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必 就是杭州老市长李泌

发布时间:2019-07-10 15:00:13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潘卓盈

  最近,讲述盛唐长安故事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刷爆朋友圈。和马伯庸的原著相比,剧中主角都改了名字。但冰雪聪明的你,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很多角色脱胎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韩童生扮演的何执正,当他吟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时,你是不是猛拍大腿,哇,这个老顽童,不就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啊。

  你可能不知道,贺知章是杭州萧山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每个小学生都会背的《回乡偶书》里,其实诗人回的就是我

  们浙江。贺知章非常长寿,终年86岁,辞官回乡时朝野轰动,玄宗皇帝亲自写诗赠送,太子率百官饯行,真是风光无限。

  原著里,马伯庸写的就是“贺监”贺知章,易烊千玺扮演的主角李必的老师。同样,李必在小说里的原名正是历史人物李泌(bì)。他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是匡扶唐朝政局于风雨飘摇的一代功臣。因喜爱穿白衣,被唐德宗颁诏追认为白衣丞相。

  这个西安人,大家可能就没那么熟悉了。但是你知道吗?正是这位西安人李泌,杭州人才喝上西湖淡水。

  作家王旭烽看了《长安十二时辰》,立马发朋友圈:不到一分钟就知道李必即李泌也。当过杭州刺史,开六井,今杭州官巷口有相国井,从前井上有座亭,曰井亭,井旁有座桥,曰井亭桥。如今亭桥皆无,却留下车站名,纪念老市长。涌金门井水也是李市长挖的。杭人自他建六井才纷纷从山上下来,白居易在他之后才筑白堤。

  对!杭州历史上,最早开发西湖的老市长,不是白居易,也不是苏东坡,而是在杭州只当了两年刺史的李泌。不夸张地说,甚至“西湖”一名的由来也是因为李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兴修水利,修建白堤;苏东坡疏浚西湖,说到底,都是对西湖的修修补补。真正第一个做出开发西湖决策,并付诸行动,导致城市重心变化的,是比白居易更早做杭州市长的李泌。  

  首个开发西湖 开凿六井

  781年,李泌到杭州担任刺史,历时二年有余。这时候的李泌,59岁,历经宦海浮沉已进入暮年。

  到了杭州,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城中“居民零落”,大家不住城里,跑去靠湖、靠山而居。最大的原因是城中没有淡水。

  原来,杭州这块平原起源于海潮的起落,饮水带着海潮的咸苦。加上当时的杭州,海水经常倒灌,导致地下水都是咸水,根本没办法喝,老百姓饮水只能在地势高的山上找泉水,非常麻烦。

  西湖水是淡水,但如何把西湖水引到杭州城内呢?这又是个棘手的事。

  李泌想了个办法,他在当时人口相对稠密的涌金门一带,一共挖了六口井:相国井、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

  这六口井,不是自然汲水的那种井,其实是大水池。下面是跟西湖通管道的,有点近似于今天的自来水管道。井由入水口、地下沟管、出水口组成,中间铺设地下空心竹管,靠暗渠引水入井,把淡水从西湖引入城内。他是史上第一个把西湖水引进杭州城内的人,所创制的暗渠引水、六井供水,是杭州最早的给水系统工程。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离李泌凿六井已经过去了40年,西湖与六井的通道已严重淤塞,于是白居易又带领杭州百姓疏浚了输水通道和六井,使西湖清水又能长流杭城。他在《钱塘湖石记》中是这样记录的:“其郭中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

  后来,杭州老市长苏轼,在奏报皇帝的《乞开杭州西湖状》中再次为“李泌筑六井”点赞:“杭之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井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从苏轼的这段话里,你不难读出,今天的“西湖”之所以为“西湖”,正是李泌把淡水引入城中,我们才能逐渐聚居于湖的东面,湖正好处在我们城市的西面。

  李泌修井几十年后,“西湖”的名字逐渐深入人心。到苏轼的时代,正式在官方文件中使用了“西湖”。

  相国井是口活井 30年前还在使用

  遗憾的是,经历1200多年,李泌当年开凿的六口井,如今仅剩下一口相国井。其余都在漫长的城市变迁中逐渐消失了。

  也就是说,解放路与浣纱路的那口相国井,是杭州存世罕见的唐代遗迹。

  “明代以后的建筑遗迹,杭州就不多了。更别说是唐代的。”杭州历史建筑研究专家仲向平介绍,“很可惜,其他五口古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修路修城中,被一个个填埋了。如今仅存的就是这口相国井。”

  为什么叫“相国井”呢?李泌离开杭州后,回朝当了宰相,消息传回杭州,满城欢欣,为了感念他,于是把六井中最大的一口改名成了“相国井”。它也成了“福井”,据说古代杭州读书人到京城赶考都要到这里来向井里扔钱币祈福。

  解百对面马路,沿着解放路往东走,到浣纱路转角的地方,有口被白色栏杆包围的古井。因为栏杆的遮挡,稍不留神,你就擦肩而过了。我前后走了两遍,才在车水马龙的马路口,确认了它。仔细看,和一般的井没什么区别,井口没有盖,甚至向下俯视,你还能看到底下黑漆漆的井水。

  “这是口活井,其实处理下的话,是能用的。入了省级文保后,它的地位很高,被保护起来了。”仲向平说,“老底子的杭州城市格局和今天变化太大了。原本井上有个亭子,亭边有座桥,桥下是浣纱河。所以旁边的公交站叫‘井亭桥’。大概是清代的时候,亭子就被拆了。再后来,马路扩宽,桥也没了。”

  “上世纪30年代杭州有自来水之前,世代饮用水就是井水。”仲向平回忆,“老底子杭州人应该都记得,老字号天香楼就在相国井边上。我听店里服务员谈起,夏天,餐厅的冰块都取自这口井,员工喜欢把西瓜放到井里做冰西瓜。应该说,那时候,这口井名气大,方圆几百米的居民,都会跑来取水。三十多年前,它都一直发挥着供人饮水的使命。”

  李泌饮水纪念装置 知道的人很少

  距相国井不远,西湖边湖滨二公园,正对仁和路口,有个叫“李泌饮水”的遗迹。为了纪念,在当时引西湖水的入口处设立了饮水装置和仿制的六口古井。

rB4AiV0lAGOAP4pMAAGDSpNJfk8929.jpg

西湖边的李泌引水纪念装置

  湖边行人来来往往,遗迹旁坐满歇脚的行人。《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我特地跑去西湖边,看看主角李泌在一千多年前是如何造了这个饮水系统。

  炎热的夏天,这个遗迹冒着清凉的汩汩西湖水,行人路过,常常习惯性喜欢往水管流水口捧点水洗把手。

  我问一位坐在引水遗迹旁的杭州本地大伯,“你知道李泌吗?”大伯茫然地摇头。旁边几位大叔、大妈也都表示不知道。“那这个‘李泌引水’你们知道是干吗的吗?”同样大伙儿再次表示不知。

  一位大叔实诚地告诉我:“李泌太冷门了,我们都以为这就是个戏水的行为装置。”

  听我在聊《长安十二时辰》和李泌,一旁歇脚的几位90后年轻人主动凑上来:“嗨,嗨,说的是‘四字弟弟’易烊千玺演的那个吗?天哪,他怎么会和西湖有关系。他居然来过杭州?”他们看了下旁边不起眼的遗迹介绍牌,其中一个女孩立马掏出手机,兴奋地和“李泌引水”拍照合影。

  李泌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功绩,有一天是因为热播网剧流量小生,而走进1200年后的大众视野的。

  六世高门望族 唐代名满天下的奇才

  穿越历史的重重帷幕,回到大唐,其实李泌才是真正的流量明星。

  来看看《长安十二时辰》,他的开场,“吾六世高门望族,7岁与张九龄称友,9岁与太子交,何监是吾师,王宗汜将军是吾友,亦随叶法善师修道近十年……”这段介绍里提到的最强朋友圈,个个都是唐朝的国字头大咖,随便拿出来一个就能吓死人。

  这不是杜撰。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精彩。

  李泌,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注意,这里是“六世”,也就是说,他家六代都是高门望族。翻开李泌家的六世族谱,户口簿上,几乎清一色全是大将军、柱国、国公、郡公。六世祖李弼,南北朝时期北朝叱咤风云的人物,北魏、西魏、北周政权更迭中都有他的身影,最后成为北周八柱国之一。

  讲真,能投胎在这样的世家,赢在起跑线上了。这个贵族后裔,从小就是天才儿童。李泌家中藏书无数,人送外号“书城”。在他的书房,经史子集,应有尽有,而且整理得有条有理,不同的书用不同颜色的牙签标示。书都很新,别误会,很新不是说不看,而是看一遍就记住了,不用老去翻。

  李泌的成名旧事早被写在了《三字经》里:“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这里的“泌”,说的不是别人,就是李泌啊。他不仅7岁能咏诗赋棋,还跟唐开元年间的一代名相老臣张九龄成了忘年交。

  《新唐书·李泌传》中有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唐玄宗召见7岁的李泌。唐玄宗跟中书令张说下棋,皇帝让李泌和张说,以“方圆动静”为题吟棋,写四句话。张说写了: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轮到李泌时,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唐玄宗一听,惊为天人,将李泌送入东宫,陪太子读书。

  从此,李泌的人生开了挂。7岁,他就成为名满天下的神童。

  小神童李泌也跟太子李亨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干脆奉命在东宫供职,成为太子的属官。太子终生都视李泌亦师亦友亦兄弟,非常亲近,亲近到什么分上呢,安史之乱后,是李泌帮助太子李亨筹谋规划,下了一盘大棋,稳住了动乱的局势,并亲手谋划把李亨推上帝位。

  历史上的李泌,更像一个深谙平衡之术、走钢索的实用主义者,他是唐朝中后期的头号玩家,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凭借超高的情商和智商,走过四朝坎坷。

  除了是名满天下的奇才、名士,李泌还是个道家人物。在马伯庸笔下的《长安十二时辰》里,李泌第一次亮相,就是道家风采:“少年人脸圆而小,青涩之气尚未褪尽,眉宇之间却隐隐已有了三道浅纹,显然是思虑过甚。他穿一袭窄袖绿袍,腰间挂着一枚银鱼袋,手里却拿着一把道家的拂尘。”

  回望李泌一生,出世入世,数起数落,几次拜相,又几次归隐,最终安老于泉林,寿终正寝。

标签:西湖;杭州;时辰;长安;朋友圈;白居易;遗迹责任编辑:孙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