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初,臭水浜,垃圾多,环境脏;始治水,清三河,河长制,抓落实……治水难,重坚持,多护水,方久远。”嘉善县大云镇大云村的西罗秋浜边,立着这样一块“治水碑”,记录了西罗秋浜从“黑臭河”到嘉善县第一条“美丽河道”的蜕变。
最近,这条“美丽河道”又一次抽干了河水,重新开挖淤泥,更换水生植物。大云村赶在盛夏前,开出了这张“驻颜”秘方,将美丽长久留住。
西罗秋浜长约230米,西侧为大云村吕公桥小区,东侧为大云小区。几年前,因为浜上无桥,两个小区之间通行不便,于是,村民们将一个粗铜管放入浜中,再堆上些杂物,筑了一条土坝,这么一来,原本就是断头浜的西罗秋浜,更是断了唯一能进行水质交换的活水入口,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潭死水”。
另外,由于岸边的村民缺乏环保意识,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股脑儿倒在浜里,长年累月下来,西罗秋浜几乎成了“天然垃圾桶”,河道几乎被填平,散发着阵阵恶臭,临水而居的村民无奈只得门窗紧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治好这条“黑臭河”谈何容易。2014年,随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治水攻坚战在嘉善大地打响,也拉开了西罗秋浜的蝶变之旅。 首先是河道清淤清障,将浜里的垃圾、淤泥全部挖出来,让河床恢复到原本的高度。村民张林根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挖泥挖了好几天,那味道真是臭啊,几天我们都要绕着走。”
然后挖掉土坝,重新引入活水,浜里又开始见到清澈的水了。此外,村里还造了生态护岸,在河里种植了优化水质的水草植物,提高河水的自我净化能力。
土坝开挖后,两岸村民又陷入无桥通行的窘境,为了防止土坝的“卷土重来”,大云村在拆除土坝处建起了一座优美的九曲桥,方便村民通行。
为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村里将河道两侧所有农户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新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不让脏水流入浜内。村里还发动沿浜两个小区居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清除房前屋后的乱堆放、乱搭建。 经过6个月的整治,西罗秋浜的水质从劣五类提高至三类水,2016年12月,西罗秋浜评上了嘉善县首条“美丽河道”。
水清只是治水的最低要求,把西罗秋浜变成大云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才是最终目标。近年来,大云镇、村两级不断对沿河绿化带进行改造,将原有树形差、老化树木进行移植清理,取而代之的是色彩亮丽、株形美观的景观树木,并在沿岸修筑起木栅栏,与河中央的木桥构成一道遥相辉映的美景。同时,在岸边开辟出一块公共绿地,安装健身器材,如今,这里已成为周边村民茶余饭后聊天散步的好去处。“治水碑”也矗立在这里。
与此同时,西罗秋浜由于离周边水系距离都较远,无法沟通水系,水流较缓,对长效保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常保洁有村民。“这条河现在是他们的宝贝,哪怕河上有几片落叶,他们都要打电话到村里,叫我们去清理。”大云村党总支书记陆万忠告诉记者。
大清理则由村里有计划地实施,现在正好是西罗秋浜创建“美丽河道”后的第一次大清理。大云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主任高春喜告诉记者,由于河床会自然抬高,水生植物也有自然的生长周期,靠一朝清理保持清洁是不现实的,只有设置一定标准,及时挖出淤泥,更换水生植物,才能保证河道“驻颜”。 接下来,西罗秋浜岸边还将修建步道和党建公园,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做梦都没有想到,这条‘黑臭河’还能像现在这么美丽,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千万不能再回到过去了。”张林根笑着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