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璐洁 钱洁瑗)距离衢州市中心15公里的衢江区樟潭街道,有一个叫徐八垄的小山村。不远处,有一座垃圾填埋场,56岁的衢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生活垃圾填埋管理站站长余忠喜,在这里一干就是29年。
清晨6时,余忠喜已经换上工作服,穿上胶鞋,开始一天的工作:在覆盖着一层防渗膜的“垃圾山”上,一处处地仔细检查。
“防渗膜不能有破损,必须将垃圾遮盖严密,否则垃圾产生的气体或液体就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一旦发现防渗膜有破损,必须马上更换。”一圈排查下来,余忠喜的衣服早已湿透。他一天要在这里工作八九个小时,汗味和垃圾的臭味吸附在衣服里,很难洗掉。
1990年,衢州市垃圾填埋场初建,因为选址距离市中心有10多公里,加上工作的环境比较脏,很多人不愿意来。时年27岁的余忠喜是一名环卫工人,他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垃圾填埋场,一待就是29年。
每天,垃圾进场后,就是填埋作业,推平、覆土、压实,再对垃圾进行灭菌处理。“他基本上没有周末、节假日,逢年过节垃圾量骤增,尤其忙碌;如果碰上暴雨、大风天气,更要24小时待在填埋场,加固覆盖、挖沟引流,唯恐雨水下渗。”在同事郭土龙眼里,余忠喜待在垃圾填埋场的时间比在家里还要多。
工作的特殊性,让余忠喜无暇顾及家庭。2000年,12岁的儿子在放学回家途中不幸溺水身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至今自责不已。
不光是对儿子充满了愧疚,对于妻子,余忠喜也感到亏欠了很多。“很多次,我也问过她会不会埋怨我,她总是回答说‘不’。我知道,她是在安慰我,或者说,她知道我的性格,知道我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一定会尽职尽责做好。”余忠喜哽咽着说。
近年来,在完成垃圾填埋任务之外,余忠喜还带领场里的职工挑竹筐、扛石头、锄山地,在垃圾填埋场的四周种起了植被,把昔日光秃秃的小山沟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生态园。
更令余忠喜欣慰的是,由于衢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投产,今年3月,填埋场开始进行封场作业,生活垃圾已经不再运进,他的主要工作也从垃圾填埋逐渐转变为复绿和沼气疏排。
“我还有4年就要退休了,在退休前,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中午12时,在太阳的炙烤下,防渗膜上的温度快达到60℃,余忠喜踩在上面,开始了新一轮巡检。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