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3点,半山电厂第4座冷却塔爆破拆除。
至此,城北的5个“擎天柱”已经拆除4个,只剩下最后一座冷却塔仍在正常运转。根据相关部门的计划,它将于亚运会前拆除。
曾几何时,这5个“擎天柱”就像大城北的地标,代表了杭州工业时代的辉煌。它们退出历史舞台,是从2018年开始的——
2018年9月,半山电厂最终确定改扩建方案,拆除现有庞大的冷却塔,改建为体量更小的“机力冷却塔”;
2019年1月,在一周之内,半山电厂2座冷却塔被拆除;
2020年6月28日,半山电厂拆除第3座冷却塔;
昨日,拆除第4座。
虽然,仍有一座还在运行,但退出历史舞台,连同工业时代一起封尘在回忆中,已是必然。
冷却塔是如何拆除的?它们曾经发挥了哪些作用,未来又将如何转型?
这次采用控制爆破法拆除
从昨日冷却塔拆除的视频里可以看出,这座庞然大物在短短几十秒内轰然倒下。
这种拆除方法叫原地坍塌爆破技术。这座冷却塔是国内首次应用该技术实现冷却塔爆破拆除的成功案例。
此前拆除的3座,有2座采用了机械切割方式拆除,1座采用了爆破拆除法。
爆破拆除法是一种常用于拆除大型建筑物的方法,就是放置爆破炸药,定时爆破让塔瞬间倒塌。机械切割方式则是利用物理原理,在塔身敲两个复合矩形缺口,中间留一块缓冲塔壁,让冷却塔失稳。
而原地坍塌爆破技术,是一种技术难度更大的方法,它可以将爆堆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保证周边生产设备的安全。
这次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拆除的冷却塔周边环境复杂,塔体四个方向都有重要生产设施设备,特别是东侧有高压架空线,南侧和北侧有天然气管道,东侧为循环水系统闸门,且距离都在20米以内——种种因素,大大压缩了倒塌后爆堆占用的空间,且对爆破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这次爆破拆除,拱墅区10多个部门联动分工,并邀请爆破工程、房屋拆除、轨道运行、电力设施等各领域专家现场勘查,准备了安全监管、环卫保障、应急监管、医疗保障、环境保护、交通组织、消防应急处置、输电线应急抢修等11个方案。在正式爆破前,又根据建筑力学多次演算、计算机模拟演示,确定了塔体重心,最终确定倒塌方向。
最终爆破现场完全符合前期模拟演示预期。
5座冷却塔为何都要拆除?
从高处远眺杭州城北,你肯定看到过半山电厂的这五个“擎天柱”。
半山电厂始建于1959年。五个“擎天柱”中的“老大”建于1984年,此后其他四个陆续建成,分布在拱康路东西两侧。西侧有两座,塔体高度约115米;东侧有三座,靠近拱康路的两座塔体高约90米,另外一座高约150米。
5座冷却塔总是吞吐白色水汽,让人误以为是“烟”。实际上,它们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却电厂冷却器中排出的热水,然后重复使用。大家平日看到冷却塔里冒出的“白烟”,其实是水蒸气,并不是污染物。
作为国内首座百万千瓦级天然气发电企业,半山电厂是浙江省电网重要的统调电厂和杭州市主要的保安电源,圆满完成了奥运保电、世博保电以及G20杭州峰会特级保电等工作。这些年来,点亮了杭州千家万户的灯,守住了杭州用电的最后一道防线。
冷却塔拆除后,半山电厂发电改用高度仅为29米的环保消雾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机力通风塔采用风机强制通风,风机驱动时需要消耗电能,因此会产生运行费用,并产生一定量的噪声。不过,机力通风塔的优势是,不再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且抽力变大,可使冷却水稳定接近于湿空气温度,效率变高。
冷却塔拆除之后,半山电厂将变成什么样?
前不久,杭州规划部门公布半山电厂一个新建项目的规划图,同时也公布了整个半山电厂改建后的效果图。
规划图显示,半山电厂内将新建一个数据中心燃气分布式项目,位置就在半山电厂的东部厂区的南侧地块,紧靠平炼路。项目总建筑面积29720平方米,总高度为23米,层高为5层。
在公布新建项目规划图的同时,半山电厂改造后的效果图也同步出炉。
从图中能看到,电厂原有的标志性建筑,高大的冷却塔全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化公园、低矮的风冷塔,还有高度适宜的办公楼。
在半山电厂拱康路以东厂区内,可以清晰看到两个冷却塔拆除后留下的痕迹,改造成的公园颇有看头。两个公园独成一体,环状结构,还配有篮球场等运动设施及配套,相信建成后,将成为运河新城居民又一个旅游休闲地点。
冷却塔拆除背后的杭州碳达峰努力
冷却塔高度从一百米左右到二十多米的改变,是拱墅区承担起大城北发展建设的重任,向大都市中心城区转型的见证。
这些冷却塔所服务的是燃煤发电机组。随着它们从视野中退出,半山电厂已经向天然气发电转型——
2003年12月21日,正式奠基开工;
2005年5月19日,#1燃机点火,6月2日并网,8月1日投产;
45天后,11月12日,#2燃机投产;
12月27日,#3燃机发电……
天然气发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燃煤电厂的42%,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还不到燃煤电厂的20%,既洁净又节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这背后,是一笔“环境账”。用一个当下热词来说,就是向着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走出一条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这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的一件大事
杭州正在努力创建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城市,不仅制订了行动方案,还有一份详细的工作任务清单,也一步步地取得不错的成绩。
比如首个“多元素互补”综合开关站正式投运,全面启动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绿电交易,西湖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王睿正在努力创造中国自己的“追光”纪录……
一边是集合人才、技术,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一边是放倒五个“擎天柱”,作别燃煤发电时代,其背后,体现的是杭州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