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帮扶不仅解决了我们原料来源的难题,破除了企业发展障碍,而且也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参与了浙江省的‘无废城市’建设,为全省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近日,在生产原料问题解决后,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阳贵董事长舒了一口气。
该公司生产原料问题解决得益于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供的科技帮扶。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立于2009年,依托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环科院)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活动,负责全省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协调和调度等日常工作,助力地方政府和企业解决急难愁盼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难题,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认可。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更是在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中推介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的工作经验做法。
部长的推介缘于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一以贯之,持续推进科技帮扶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效。近年来,浙江省环科院先后组织300名专家赴14个市县开展驻点帮扶,参与各类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服务活动300多次,服务基层单位和重点企业200余家,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100余项。
杭州市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遇到的生产原料问题便是该平台解决的众多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从事化学原料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无机盐产品,是碳酸钾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商,随着“俄乌战争”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变化,导致国内钾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公司生产经营。
正当企业一筹莫展之时,得知情况的浙江省环科院帮扶团队主动上门对接,结合调研中发现的废盐填埋等钾资源浪费情况,提出了通过废盐资源化利用解决钾原料紧缺问题的对策建议,并现场开展了废盐资源化利用研究工作。
经过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浙江省环科院帮扶团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量身打造了废盐资源化利用方案,优中选优给出了废盐氯化钾提取技术。
“该技术氯化钾含量可以控制在93%以上,TOC可以控制在300mg/kg以下,既高效又环保。”在听到帮扶团队的介绍后,杭州市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压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当即决定投资7000万建设副产废盐综合利用生产线,提取氯化钾。
眼下,该公司正加紧建设副产废盐综合利用生产线,推动企业实现生产自给自足、发展绿色低碳。
与杭州市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样,近期得到浙江省环科院科技帮扶的还有嘉兴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
“我们1号焚烧线因运行时间长、工艺设备老化、尾气排放不稳定等因素目前已停止使用,现在想将这条焚烧线重新利用起来,往资源化利用方向转型。不知道要怎么做。”该公司负责人向浙江省环科院帮扶团队求助道。
“可以依托大气治理,探索开展活性炭资源化利用”“对照当地固废处置缺口,谋划焚烧线改扩建”……针对企业的求助,参与帮扶的专家们纷纷给出了对策建议,让企业进一步明晰了下一步转型发展方向,也得到了企业的纷纷点赞。
除了上门送技术、送方案,浙江省环科院还联合省内高校定期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科技报告会,定期发布环保白皮书,推动环保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浙江)中心建设,优化提升省重点实验室,加强项目联合研究攻关,整合外部资源,促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不断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浙江省环保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理事长、浙江省环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张胜军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