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点50分,69岁的德清县筏头乡筏头村村民盛子琴总会掐着时间,将前一天傍晚留下的垃圾倒入离家门口仅15米的绿色垃圾桶里。因为8点,垃圾运送车会准时将绿色垃圾桶里的垃圾“打包带走”。
“每天,还有专业保洁人员对路面进行清扫、洒水。村里的道路,现在干净多了,看着就舒服,村民都说好。”盛子琴夸个不停。
垃圾日产日清,道路专人保洁,让村民点赞的一系列变化,源于德清县城管执法局对城乡环卫的探索与创新。去年4月,按照“统一保洁、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统一养护”的管理新模式,德清县城管执法局率先在德清钟管镇试点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并于去年底,在筏头乡、莫干山镇、武康镇铺开实施。
“对公路、河道、绿化、集镇、村庄进行统一保洁,从而打破农村环境原有的‘各自为政’作业模式,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德清县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姚新乔说。
“全方位监控”卫生死角
盛子琴的家在筏头乡集镇上,步行到乡政府不过百米。正对着她家门口仅15米路,摆着两个半人多高的绿色垃圾桶。换作以前,垃圾桶设在自家门口,村民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
但如今,不少村民都抢着让垃圾桶放在自家门口。为啥?“出了家门就能丢垃圾,对年纪大的人来说,这样很方便。”盛子琴说。“每天早上和中午,垃圾压缩车都会及时来清运垃圾。”在集镇上开了10年食品店的方美英,也一个劲地夸“今年环境好了不少”。
自去年12月11日,筏头乡开展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以来,共有1600多个绿色垃圾桶遍布全乡10个村,为了方便垃圾收集,乡里设置了16个环卫收集点。每天早上7点半、中午12点半,两辆垃圾压缩车会分两条线路进行垃圾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当然,干净整洁的路面也离不开清扫保洁人员的“贴心服务”。村民姚娟说,她的职责就是对责任区域的路面、景观花坛甚至是卫生死角进行“全方位监控”。
在筏头村,像姚娟这样专职的保洁人员共有12名,他们分散在村里的各个角落,进行统一的环卫作业。
“以往,环卫保洁人员每天只对路面清扫一到两次,有时候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更别提统一收集清运垃圾。自从试点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以来,他们会不定时清扫路面,村里的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盛子琴说。
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困境
“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管理新模式,在扫靓美丽乡村的同时,也遇到过不少困难。
“乡镇缺少专业环卫工人,而村里请的环卫工人,存在工作时间随意定,清扫不及时等问题。”姚新乔说,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手丢;原来农村的环卫工作,分散在各个部门,这样造成资源浪费,保洁效率不高。在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推行之初,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都困扰过他们。
在姚新乔看来,以后如果在全县铺开这项工作,环卫工人每月的工资、机械设备的购买和维护等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像筏头乡这样位于山区的乡镇,由于山路崎岖、村庄分散等原因,山区环境卫生管理一直是个大难题。有时候,各个村还“各自为政”,环境治理没有统一的标准。
筏头乡环境管理一体化项目部负责人姚建华担心,山区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会使清扫保洁人员的工作强度过大。“目前,清扫保洁人员近7成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有时候清扫完一家,要步行100多米才到第二家,一天来回跑,对体力是个很大的考验。”
此外,在山区进行环卫作业,对机械装备的运营是不小的考验。“我们配备的14辆用于垃圾桶洗运的电动环卫车,一遇到陡坡,动力就不够。而崎岖山路又加剧了车辆等机械装备的消耗程度,如果要及时更新,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姚建华说。
“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决心
为了解决专业人手不足等问题,自去年4月开始,德清县城管执法局陆续新聘了1000多名环卫工人。“我们还加强与乡镇和县财政部门对接,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姚新乔说,“我们将原有14辆电动环卫车进行动力升级,方便在崎岖坡陡的山路上行驶。”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德清县城管执法局还利用“数字城管”监管平台,通过视频监控、GPS定位等设备和传感控制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监管。
“预计今年底,全县11个乡镇都能实施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姚新乔表示,“说到底,是为了让村民拥有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德清通过资源整合,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环卫职能集中到城管部门,实行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既提高了环卫作业的效率,又促使农村环境干净整洁,这种有益探索值得肯定。”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表示,此外,还要厘清各部门的职责,不能出现职能交叉,并要因地制宜,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套性服务。
记者手记
手上握扫帚,肩上扛责任
德清城乡环境管理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作为打造美丽德清2.0版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不仅让乡村环境摆脱“脏乱差”的传统印象,还促使村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这样的改变,离不开德清县城管执法局以及环卫工人兢兢业业的付出。小到一张碎纸,大到一条村道,手上握着扫帚,肩上扛着责任。
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每一位村民的配合。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美丽乡村离我们还会远吗?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