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过晚饭,湖城河畔居小区的居民程英在打扫卫生时,习惯性地把剩菜剩饭、骨头、菜梗菜叶、果皮等装进了绿颜色垃圾袋。“这是社区前段时间向我们免费发放的分类垃圾袋,一并送到手的还有绿色分类垃圾桶,专门用来放置厨房垃圾。”程英说,垃圾分类她并不陌生,在她小时候,甲鱼壳、桔子皮甚至烧过的蜡烛油都可以回收,现在,不过是把丢掉的好习惯捡回来了。“你拍一,我拍一,垃圾分类好处多,利国利民又环保。你拍二,我拍二,红黄蓝绿垃圾桶,分类投放靠大家……”在湖城碧浪湖社区,许多孩子都会唱这首由社区居民蔡玲英原创的《垃圾分类拍手歌》,200余字的歌词,内容通俗易懂,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经过孩子们的哼唱,把父母都教会了,也促进了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据了解,目前湖州中心城区每天产生垃圾1500吨,高峰时达到1800多吨,“垃圾围城”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其中垃圾分类是前提、是基础。作为改善湖州市生态环境、提升群众居住质量的有力之举,自两个月前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试点基础上逐步迈向全覆盖以来,众多社区进入到垃圾分类状态。在多个居民区,记者看到可回收物收集桶有序地排列在出入口,在小区的宣传栏、楼道内张贴着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便于居民准确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居民家中的垃圾分类主要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成二类,我们定期会有分类生活垃圾劝导志愿者在小区往返巡逻,检查垃圾桶的使用情况,同时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扔弃垃圾。”在巴黎春天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更难。”的事,需要更好地激发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社区已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和督导员队伍,设置了27组有遮挡措施的垃圾投放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之前家庭中厨余垃圾混装情况仍较普遍,而且由于不同的小区、单位差异化较大,新老小区、多层高层住宅、物业费收取程度、社区和物业公司的配合情况等都会影响到垃圾分类工作的贯彻执行。不过,经过近段时间生活垃圾分类全民动员,面对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不少居民已能主动对厨余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据悉,为了落实好此轮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湖州市创新工作举措,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产品包装管理,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严格执行“限塑令”,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光盘”行动,积极推行“净菜上市”,从源头控制垃圾产生量。同时,建立市、区两级垃圾分类工作监管机制,加强对分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顺利实施。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