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作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重要手段,浙江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前行与探索,随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听取了浙江关于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汇报,垃圾分类浙江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而从中不断涌现出的地方办法,也正为垃圾分类制度的完善与推广提供可借鉴性经验。
浙江在线杭州2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璐)“动动手指,扫一扫二维码”,这是大多数杭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模式。如今,这种智能型的“效率+服务”模式,也渗入进了杭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中。
实地探访
互联网+垃圾分类 享受智能化带来的环境福利
去年10月底,首个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落户水澄桥社区江新苑小区。作为南星街道首个试点,江新苑小区充分体会到了这台智能设备所带来的好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投放的新型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主要由三大硬件设备组成——垃圾袋自助发放机、太阳能智能垃圾分类专用可回收箱、智能垃圾分类平台,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二维码技术,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利用互联网,实现了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
扫一扫二维码,选择分类投放
“每户人家都有这样一张卡。整个工作流程就是,通过扫码、选择分类、再进行投放。扫过二维码后,后台就有记录了,就能知道是哪户家庭在进行使用。然后,后台会给你统计积分,积分到一定程度可以换取服务。”水澄桥社区副主任胡燕燕表示,“你看,这里垃圾袋也是扫二维码。一户人家1个月可以领到2卷,1卷是绿色,1卷是黄色。以前丢失率比较高,引发了很多麻烦的问题。现在这样规范操作以后,居民感觉很方便,满意度也提高了。”
每户社区居民每月可领取两卷垃圾袋
同时,胡燕燕也提及,水澄桥社区在2013年5月还成立了杭州市首个社区层面的垃圾分类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区域。室外区域主要由环保宣传栏、生态垃圾房和厨余垃圾填埋试验田组成。环保宣传栏主要用于宣传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的相关知识。
“我们社区还组建了志愿者队伍,像附近幼儿园的老师也纳入到了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平时会不定时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胡燕燕说道。
在采访中,胡燕燕还笑着表示:“我们也强调环保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很多小孩子上了课,回去后去督促家长来做(垃圾分类)这个事情。”
喜!杭州有122个小区获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严!每月检查,2次检查不合格随时会被摘牌
同时,记者了解到江新苑小区也是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上个月,杭州共有122个生活小区被授予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那么,这份名单,究竟是怎么评定出炉的呢?
小区门口挂着的“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招牌
“评定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在杭州还是第一次。通过一年的日常检查,确实做得比较好的小区定为示范小区。但是名单是浮动的,在接下来每个月的检查中,现在这122个小区如果2次检查不合格就要被摘牌。”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分类指导科科长曹勐琦告诉记者。
海月桥社区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示意图
总结成功经验 不断创新机制
杭州今年将继续对垃圾进行控量、推进垃圾分类覆盖率
从2010年开始,杭州正式开展新一轮垃圾分类工作。多年来,在垃圾分类实名制、实户制、垃圾不落地等创新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创新方式方法。除了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活动,做好样板引领工作之外,同时,还推进智慧垃圾分类,在127个小区开展二维码、物联网等智能科技手段的智慧垃圾分类试点。深化“定时定点”做法,在218个分类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强化分类投放环节的监督管理。试点“两网融合”上门回收,余杭区、江干区部分小区引入第三方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手段上门回收低价值物,市环境集团也试行“垃圾快递员”做法,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促进源头分类减量。
据记者从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获悉,2016年全年共完成新推垃圾分类小区91个,累计开展分类小区达到1927个,参与家庭115.77万户;有序推进1251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中小学校开展内部垃圾分类;完成122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全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378.78万吨,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36%,其中填埋、焚烧处置量371.8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8%。
“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控量工作、推进垃圾分类覆盖率,没有覆盖的小区也要排好计划。”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分类指导科科长曹勐琦表示道。
新闻链接
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分别为:可回收物、厨房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类。
可回收物: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可回收物使用蓝色垃圾桶。
厨房垃圾: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以及果皮等。厨房垃圾使用绿色垃圾桶。
其他垃圾:除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房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总称。其他垃圾使用橘黄色垃圾桶。
有害垃圾: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有害垃圾使用红色垃圾桶。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