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 “浙江环保小卫士”走进崇贤街道
/
浙江在线杭州8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婷)今天,“奔跑吧,浙江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篇)暑期小队实践活动在高温中再次火热开展。来自书香假日小队、蒲公英小队等小队的40名环保小卫士在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的“谷胜虻业”开启餐厨垃圾消纳知识学习交流。
据悉,崇贤街道于2015年率先在余杭区开展小区智能垃圾分类项目,并逐渐将垃圾分类工作从城市延伸至农村,逐步形成了垃圾循环利用的产业化新模式。其中,以浙江大学副教授张志剑课题组研究的黑水虻微家禽蠕虫反应器技术为基础的“谷胜虻业”吸引了环保小卫士们的眼球。
在“黑水虻的故事”中,通过张教授妙趣横生的讲解,环保小卫士们了解了餐厨垃圾减量消纳、资源利用的产业化模式作业过程。原来,“谷胜虻业”将分类后的餐厨垃圾进行粉碎和腐熟处理,制成饲料用于黑水虻的投喂。4~10天后,80%的餐厨垃圾转换为了高质量的昆虫蛋白,用于制作动物饲料;残余的虫粪堆体经过二次高温快速堆肥后,制作成有机肥,用于种植蔬菜、水果、苗木等高效农业,规避了直接利用餐厨垃圾带来的种种弊端,打造出合理、高效、安全消纳餐厨垃圾的“样板工程”。
在这堂特殊的环保课中,环保小卫士们从起初的掩鼻回避到慢慢接受、好奇地近距离观察触摸,对黑水虻微家禽蠕虫反应器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小卫士杜双彤总结道:“最微不足道的东西反而帮助了人类。”
课后,张教授分享道:“孩子们走进农场参观,是科普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孩子树立科技报国、科技改变未来的信念具有深刻意义,希望孩子们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在课余时间多方面学习,拓展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