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今日起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消散

发布时间:2018-01-22 16:19:41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 杜宣逸

  中央气象台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月19日联合向媒体发布,1月13日起,我国中纬度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中南部近地面风力弱,低层有逆温,静稳程度高,空气湿度大、能见度低,气象条件持续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出现了一次区域性大气重污染过程。北部区域多弱冷空气活动,呈现间歇性污染过程,污染程度相对南部较低;中南部区域持续静稳导致重污染天气维持并加重,弱风速辐合区长时间维持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等地,造成这一区域污染最严重。

  此次异常静稳天气形势已维持多日并持续至22日,是近年来不利气象条件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与2016年12月30日至2017年1月7日持续9天的跨年重污染过程相比,此次过程静稳程度相当,但持续时间更长。静风频率高,中南部地区风速小;连续多日出现强逆温,边界层高度低,垂直扩散条件持续不利。从污染程度看,2016年~2017年跨年污染过程中,多个城市出现空气质量指数“爆表”的现象,PM2.5日均峰值浓度达到596微克/立方米。本次污染过程目前还没有出现日均AQI“爆表”城市,PM2.5日均峰值浓度为368微克/立方米,污染程度较之前跨年污染过程明显减轻。

  根据最新联合预报会商结果,1月21日受偏东路冷空气影响,河北东部等地重污染天气略有减弱。1月22日夜间起,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区域重污染天气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消散。后期至2月上旬前段大气扩散条件整体较好,无大范围污染过程;2月上旬后半段至2月中旬,我国中高纬地区环流整体为纬向环流,因此整体大气扩散条件一般或略差,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易出现污染天气。

  专家分析,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区域出现长时间大范围不利气象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内污染物排放量依然较大,易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持续积累。此外,受1月7日~13日持续低温天气影响,区域采暖用燃煤消耗量大幅增加,污染物累积起点浓度较高。为应对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根据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会商意见,各地于1月11日提前发布相应级别的重污染天气预警,60余个城市实施区域应急联动,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抓住了重污染天气应对的黄金期,加之去年以来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和严格监管发挥作用,有效减缓了污染物的积累。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多期大雾黄色预警,各地气象部门发布不同等级大雾预警。期间,环境保护部和中国气象局实时跟踪最新气象条件变化,提前预判到污染清除过程将会延后,及时指导有关地方延迟解除重污染天气预警,尽最大努力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

标签:污染天气;污染;过程;区域;污染过程责任编辑:朱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