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强蛟深耕“蓝色牧场”撬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06-10 09:16:50 来源:今日宁海 记者 潘旭婷 通讯员 吴立高

  在强蛟镇永斌水产养殖场网箱平台一角,20余名垂钓者沿着走道一字排开,不时钓起大小不一的石斑鱼、鲫鱼、鲈鱼、青蟹等鱼蟹,悠然自得。“水产网箱养殖我们已经干了10多年了,现在我们逐步加入休闲垂钓、旅游度假等项目,让更多人体验‘耕海牧渔’的乐趣。”金彩文笑着告诉记者。

  金彩文的水产养殖场现拥有网箱1200多只,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养殖着大黄鱼、美国红鱼、鲶鱼、鮸鱼等数十万尾名优鱼类,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与日本、韩国等国。同时,在宁波、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开设水产门店,同步还在福建、海南、青岛等地建立水产养殖基地,打破地域限制,组建起高效、快捷的网格化海鲜配送车队,成为宁波乃至长三角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水产养殖大户。养殖场先后获得宁波市水产龙头企业、浙江省双学双比科学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我们是渔民,但又不仅仅局限在鱼上,只有把这篇文章做深做透,才能开拓更广的市场。”金彩文说。

  强蛟镇现拥有海水养殖网箱5000余只,是全县最大水产养殖基地,年产值达2.8亿元,带动渔民增收1300多万元。近年来,该镇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创收致富”为引领,引导辖区渔民利用自然海洋环境、规模化渔业设施,在海上深耕“蓝色牧场”,大力推动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以往单纯依赖捕捞、粗放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模式,有效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接下来,镇里将进一步提升‘蓝色牧场’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现代渔业发展新标杆。”强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做好渔业服务的同时,培育壮大苗种繁育、海产品加工、冷藏运输等相关产业,实现“粗放型”向“农牧型”转变,形成集海上观光、休闲垂钓、特色餐饮、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继续深耕“蓝色牧场”,撬动周边乡村全面发展振兴。

标签:通讯员;强蛟镇;潘旭婷;吴立高;金彩责任编辑:陈秋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