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气温一下子蹿升到了38℃,滚烫的空气让人想一头扎进清凉的水库里。家住婺城区琅琊镇的两个小伙子,刚下班就骑着电动车往金兰水库方向走,不过,两人没到水库就停下了,原来他们是要在水库下游的白沙溪里游泳。
“水库及上游流域是不能游泳、钓鱼的,这点常识我们琅琊、沙畈老百姓都很熟悉啦!”两名小伙子对记者说。近年来,政府部门不仅大力宣传禁泳禁钓,还一次又一次地组织联合执法,不管是太阳最毒辣的午后,还是万家灯火的夜晚,都能看到护水巡查执法队员在辛勤地工作。
金华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以下简称功能区)是市区70多万群众的“大水缸”,多年来,我市始终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使功能区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沙金兰区域水质常年保持Ⅰ类标准,饮用水达标率连续9年保持100%。
水质“金名片”来之不易
常有外地朋友来金的时候发现,金华的水好,不仅口感好,而且没有异味。“我有个宁波的朋友,第一次来金华玩的时候,临走带了一大桶水回去,说我们这儿的水烧开以后没有怪味,还很清甜,烧完水连水垢都没有。”有市民对记者说。
6月26日,记者探访了位于琅琊镇的金沙湾水厂,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全程自动化控制的饮用水生产工艺。“国家饮用水浊度标准是1NTU,而我们内控标准为0.1NTU,实际上,我们水厂输出的水浊度常年在0.01~0.02NTU之间,远远优于国家标准。”金华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周德强告诉记者,除了水厂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管理外,优异的水质离不开对上游原水水质的保护。
金华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涵盖沙畈、金兰、九峰、安地等4座中型水库,总库容约3.3亿立方米。为了保护这一方好水,我市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也付出了不懈努力。
为杜绝源头污染隐患,我市重拳整治污染源。近五年来投入2000多万元,关停(或搬迁)养殖场380家、锯板厂123家,关停采沙场4家,整治农家乐96家、漂流项目3个、水上乐园1家,全力消除污染源。
为提高群众护水意识,我市加强了生态产业扶贫。自2010年起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来,功能区累计落实补偿资金3.1亿元,扶持人工造林、林下经济和光伏扶贫等生态产业项目467个,积极带动功能区各乡镇(街道)创收。同时出台普惠政策,开展水源环境保护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补助,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助,并实行考核奖励,提高功能区干部群众护水积极性。
目前,我市每年投入150余万元,以功能区乡镇为单位,建立了5支常态化巡查队伍,人员配备39人,加强了对库区以及上游河流流域危害水源安全行为的巡查。2016年以来,公安、综合执法、水利、林业、环保、乡镇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70余次,查扣违法违规网具、渔具200余套,有效阻止非法钓鱼、烧烤、游泳等行为1000余起。据琅琊派出所周伟燕介绍,根据各部门制服的颜色,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公安蓝、林业绿、渔政白、水库橙、志愿者红袖标组成的“五彩护水队”,活跃在饮用水源保护第一线。
为服务功能区护水巡查执法工作,目前,我市已投入800余万元,用于推进饮用水源地物理(生物)隔离设施和视频音频监控系统建设,打造饮用水源地“天眼”+“地网”全封闭、全覆盖式水源安全防范体系;现已建成隔离网22.3公里,安装高清探头38个,高频喇叭26个,以后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屏幕就可以实时观察库面上的点滴情况。
市民共同呵护“大水缸”
马上要进入7月份酷热的夏季,危害水源安全情势严峻,尤其是露营纳凉、烧烤以及游泳的人会大量增多。虽然巡查队伍以及执法部门的劝导和处罚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依旧无法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为了保护好这个“大水缸”,政府不仅拆除了污染源,限制环保以外的工业企业发展,禁止产业养殖,甚至禁止农户家禽家畜的散养,而且大力推进生态移民等,已经用最严格的举措来保护我们共同的饮用水源。水库的功能已经转换,重心已经不再是用于水利灌溉,而成了70万市民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源。
根据《刑法》《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在功能区内进行电鱼、钓鱼、烧烤、游泳等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金华“水好”是享誉全国的金名片,为杜绝在功能区范围垂钓、游泳、烧烤等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保障饮用水安全,金华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林业局)通过本报发出倡议, 呼吁广大市民争做饮用水源保护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不在库区游泳,不向水库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不在功能区范围开展野炊、烧烤、露营等危害生态环境的活动;积极开展白色垃圾清理、污染废弃物品捡拾等志愿活动,及时举报破坏水库及水库周边生态的行为,构建起全民监督机制,合力推进最严格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制度的执行。
金华市林业局提醒市民保护功能区植被、爱惜生灵,不随意采摘、挖掘、破坏野生植物,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树木,涵养水源,不在水库及上游毒鱼、炸鱼、电鱼和钓鱼,为保护金华的好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