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处长江的入海口,是长江生态环境的“守门员”,而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的上海崇明,则是长江口一颗闪亮的生态明珠。
驾车行驶在上海长江大桥上,不远处一片格外干净的水域,便是位于上海崇明的青草沙水库。随着上海对原水需求的日益增大,向黄浦江上游取水已不能满足上海中心城区的需求。2011年6月投入使用后,如今青草沙水库供应的原水总量占上海全市原水总量的比重已超50%。
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副处长张立尖表示,目前上海已建成了包括青草沙水库在内的四大水源地,形成了“两江并举、集中取水、水库供水、一网调度”的原水格局。“上海是水质型缺水城市,真正可作为水源的水很少,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并全力保护目前的水源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了为上海中心城区供应原水,崇明也给迁徙的鸟类以及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温馨的驿站。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滩保护区)位于崇明岛的最东端,是以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鹤类等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暴雨初歇之际的东滩保护区,一大群雀鸟正在滩涂上空盘旋。同行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张斌告诉记者,这种鸟叫“斑尾塍鹬”,每年迁徙过程中都会在东滩稍作停留。“现在还没到观鸟旺季,但能在东滩看到上百只斑尾塍鹬,可以说非常幸运了!”
东滩保护区生态的持续改善,也得益于上海对外来植物“互花米草”的有效治理。“目前对东滩鸟类生存最大的威胁不是捕猎,而是互花米草对其栖息地的破坏。互花米草挤压了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间,鱼类泥蟹也无法生存,鸟类的存活率就大大降低了。”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袁琳认为。
东滩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沈帅介绍说,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上海总结出“围、割、淹、晒、种、调”六字方针,为淹死互花米草建了27公里的围堤,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规模半自然生态修复工程,让本土优质植物重获生机。
在崇明南岸的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内,多尾中华鲟在水池内畅游。保护区管理处为中华鲟提供了人工造波、天然长江水、活虾活鱼等全方位的环境模拟,让这些“水中大熊猫”在被放归后能更好适应环境。作为“长江口生态卫士”,保护区工作人员还通过“竹阵鱼礁”在长江口为鱼类营造出更适合生存的国家级“海洋牧场”。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刘健告诉记者,保护区是中华鲟唯一的“幼儿园”,特有的“待产房”,又是重要的“产后护理场所”。这里是中华鲟数十年生命周期中栖息时间最长、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同时又最易受到侵害的天然集中栖息场所。
“长江是中华鲟特有的生存环境,希望未来能尽快实现相关的保护立法,形成合力共同保护长江珍稀鱼类与整个生态环境。”刘健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