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农家土屋客房,周末租住至少要提前一个月预订,这家位于浙江杭州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的“芦茨土屋”农家乐,是由老房子改造、只有8间房的特色民宿,4年间已接待了近1.5万名游客。老板方宗和说,路面干净了,河水清澈了,芦茨村里一半以上的人家都开起了农家乐。
近年来,桐庐县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依托,以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农村垃圾精细化处理
在“全国文明村”桐庐县分水镇后岩村,“垃圾分类精确到位”被写进了《“美丽基金”农户协议》,后岩村村委与全村202户农户都签订了这份协议。对全年检查无差错的农户,“美丽基金”将给予每年每户500元奖励。“上次考核,全村只有两户上‘黑榜’。对上‘黑榜’的,我们第一次劝导,第二次扣罚50元,第三次扣罚100元,第四次就取消享受‘美丽基金’资格。”村党支部书记沈柏潮说,“物质奖励是引导,邻里‘面子’是压力,现在看来,效果很明显。”
桐庐县自2008年便开展了“清洁桐庐”行动计划,实施“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2012年,他们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2014年,全县基本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行政村全覆盖。
近年来,桐庐县探索出了鸡毛换糖模式、积分奖励模式、身份明示模式、星级评比模式、有偿回收模式等16种关于农村垃圾处理的“草根经验”,鼓励农户按可堆肥和不可堆肥进行分类垃圾投放,让村民从垃圾分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桐庐全县11万户共32.3万农村人口全部参与垃圾分类,源头分类正确率基本稳定在85%左右。
百年老宅换新颜
在红火的乡村特色旅游带动下,一些村里空置多年的老宅子也焕发生机。村民们通过对农居房的升级改造,开办农家乐,增加了收入来源。
“修缮一座老宅,复原它的外观,再从内部重新设计、加固、翻修,这一系列工程远比重新建造难度大得多,费用也高得多。”在横村镇白云村,正在进行老宅翻修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改造一栋两层可居住2至3户人家的老房子,至少要花费100多万元。”而在老房的石板地面、土砖墙面内新装电壁炉、电采暖等取暖设备更是一大挑战。但为了保留下村里原始的土墙青瓦房、石板羊肠道,留住这里最原始生态的村貌,他们甄选最佳方案,谨慎施工。
改造后的老房,完好地保留了古村落外观,内部则以电气灶取代了燃气、柴火灶,以空气能热泵、蓄热式电锅炉、蓄热式电暖气、电热膜等电采暖设施取代了以往的锅炉、煤气取暖,不仅十分环保,热效率还能达到90%以上,每年取暖成本也将降低2/3。
曾经林立的电线杆不见了,头顶上纵横交错、杂乱无序犹如“蜘蛛网”的电线也没了……走进瑶琳镇皇甫村新农居点,电力工人们正在对这里的电力线路实施入地改造。当地村民说:“电线都改到地下去了,路宽了,天阔了!”
为了适应农居改造的需要,国网浙江桐庐县供电有限公司优化电力线路及设备布点设计,使电力设施与乡村环境和谐融合,将原本30千伏安变压器增容至160千伏安,远期将增容至1000千伏安。同时,该公司按照电能替代项目启动“绿色通道”,投资40万元,建成2.5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实现电能替代工程从报装到送电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民宿观光电动车、电瓶车、太阳能光伏板等设施的添置,也让游客增加了电气化全绿色体验。
随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到桐庐的游客越来越多。近几年,桐庐主打乡村旅游牌,打造了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5条风情带,举办了5大乡村风情节,重点培育了25个风情特色村,实现了以观光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游为主导、特色文化游为补充的乡村旅游体系。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