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有小长假了。消息一出,网购平台的旅游类商品搜索量应声上扬。苏宁大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下午两点,相机、GoPro、箱包的搜索量环比3月21日分别上涨597%、420%、424%。值得注意的是,潜水装备搜索量也大涨149%。
潜水运动近年逐渐走红,水下探险这件很“潮”很酷的事儿,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趋之若鹜。人们一边搜罗着世界潜水胜地,一边晒着自己的水下发现,从朋友圈美照到抖音小视频。
不过,要提醒潜水者,在游乐的同时别忘了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因为水下未必都是人们想像中的童话空间,潜水也不只是一项运动、一次社交网络里的打卡秀,更是一轮与自然的对话、一场参与者人人有责的保护行动。
潜水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地球表面超过七成被水覆盖。在潜水爱好者看来,如果不会潜水,就算环游世界,也只能看到30%的风景。
国外的潜水运动发展已久。国际性潜水组织PADI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对潜水员进行培养和认证。相比之下,我国则起步较晚。1995年3月,中国国际潜水俱乐部在广东成立,算上当时全国各地仅有的7家潜水俱乐部,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国内潜水旅游发展的起点。到2004年,全国的潜水俱乐部由最早这8个成员扩张至63个,中国潜水运动协会也陆续邀请CMAS、PADI等国际专业潜水组织,前来中国举办潜水教练员培训班。
发展潜水运动,也是国家大力推进的方向。2016年底,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水上运动产业发展,其中就包括潜水(蹼泳)项目。《规划》设立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水上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
当然,潜水运动也确有其市场潜力和群众基础。胡润百富发布的《中国奢华旅游白皮书》显示,海岛海滨成为2017年出国旅游的最大黑马,以23%的占比在中国高端旅行者出国旅游选择中排名第三。而在“最受中国旅行者欢迎的夏秋季目的地”榜单中,荣登前四的目的地全部是海岛:泰国普吉岛(27%)、马尔代夫(18%)、斐济(16%)以及国内的三亚(13%)。与此同时,拥有众多海岛的东南亚,在短短两年内成功超越美洲,成为中国高端旅游者的新宠,尤其对80后等年轻一代旅行者的吸引力更加显著。数量可观、又乐于消费的海岛旅行者,正是未来潜水爱好者的主要“后备军”。
水下未必都如童话般梦幻
在水下邂逅不一样的生灵,会激发起潜水爱好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已经潜遍世界四大洋,包括南北极的王嘉蓓表示,爱上潜水后,不一样的世界在自己的眼前展现,与海洋生物近距离接触,“有眼神的交流、心灵的体验”。在保护得好的海区,鱼儿是不怕人的,它们会在你身边游来游去,甚至呆萌地盯着你的眼睛。
然而,水下未必都如童话般梦幻、美好。“作为一个与海打交道的运动员,我很遗憾看到过太多被海洋垃圾破坏的海域。”王奥林说。去年,他在第十届巴哈马蓝洞深度挑战赛上,将中国自由潜水深度纪录刷新到了110米。在下潜训练后的休息期间,他最爱带着摄像机在海洋中记录潜伴在水下遨游,记录蔚蓝海洋世界无与伦比的美丽。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海洋垃圾,让王奥林常常感到难过又无助——这些垃圾似乎永远也捡不完。
数日前,一头在菲律宾南部海岸搁浅的年轻雄性柯氏喙鲸的遭遇,也印证了海洋垃圾的问题。解剖结果显示,这头身长4.7米的柯氏喙鲸胃内有40公斤塑料袋,包括16个米袋、4个香蕉种植园用袋和各式购物袋。大量塑料袋让它无法进食,也没有体力游回大海,最后它在脱水、饥饿的状态下死亡。
一位网友在参加过潜水员和渔民自发组织的码头海底垃圾打捞后表示,打捞水域水很浅,但能见度很差,而且很臭、很脏。大家打捞了很多塑料瓶、塑料袋、易拉罐和轮胎,甚至还有一把刀。面对这样的水下世界,这位网友坦言,“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参加第二次。”
对海洋的伤害也可能来自潜水者
对海洋的伤害,不仅来自岸上的人们,也会来自水中的潜水者。
一位摄影家几年前在国内某潜水地,经历了一场令人痛心的潜水旅游。浮潜体验者被带到水体浑浊的海域,如下饺子般入水。缺乏基础培训的初学者被潜导“提溜着”在水里不断挣扎,踢中了珊瑚好几脚。水下能见度差,生物极少,废弃的潜水用品倒是颇多。不仅有各种潜水号牌、潜水摄像牌、长裤、潜水铅腰带,还有大量浮潜专用的塑料咬嘴。这位摄影家叹道:“我再坚持下去是不是可以收获一整套潜水装备呢?”
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论是开发者还是潜水者,只要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都可能在杀鸡取卵。在人类活动频繁或对周遭影响过大的海域,潜水者经常只能“望洋兴叹”,因为鱼群怕人,还没等你靠近就仓皇地游走了。更有甚者,这片水域的生命种群数量都会受到影响。
马来西亚吉打、登嘉楼及彭亨三州的12个潜水胜地,就曾在2010年暂时关闭3个月,禁止游客前往浮潜或潜水。当时,受全球升温冲击,这几处潜水圣地逾60%至90%面积的珊瑚从褐色和青绿色变白,最终死亡。由于许多人为的污染也会破坏珊瑚的生态,当局不希望游客蜂拥而至,导致珊瑚再受到人为的破坏“压力”,因而颁下禁令。
倡议更多人参与保护行动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潜水爱好者们最直接的行动就是捡拾水下垃圾。马来西亚潜导Alex把这戏称为“海底购物”。每次带学员潜水,他都会随手拾起垃圾,装进袋子,带回岸上。有时捡得多了,他会打趣说“这次购物收获很不错”,希望更多人加入这支“购物”队伍。
这样的活动在国内也逐渐增多。比如,在原青岛市环保局、青岛市体育总会、青岛市潜水协会联合组织的第三届“让岛城的大海更加蔚蓝——保护环境 清洁海洋”活动中,20余名潜水志愿者向市民发出《清洁海洋,保护环境》的倡议,并下海清洁近岸海域垃圾。更多环保志愿者则在沙滩清捡垃圾,并向游客发放环保手册、环保布袋等宣传品。
王奥林每次出海,都会尽力捡走垃圾。不仅如此,他还在许多场合呼吁身边人和大众从自身做起,关注日益严峻的海洋污染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王奥林说:“仅凭一个人的力量什么都做不到,但是加上你,和你的朋友,我们一定可以。”
爱上水下摄影的王嘉蓓则选择用影像的力量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早在2012年,她和几位资深潜水员就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海洋之美”系列公益活动。项目发动10多名专业潜水员与摄影师在3个月内进行100余次水下拍摄,制作成海洋教育多媒体课件。他们把这些海洋教育课件送进社区和学校,让青少年了解海洋之美,加深对海洋环境的认识,从小培养海洋保护意识。
如果你正计划加入潜水者的行列,那么,资深潜水员建议:初学者最好先选择系统的潜水培训课程。其中,技巧性训练是保障个人生命安全的必须,而生态环保课程则有助于树立对海洋的正确认识。以潜水员培训组织PADI为例,其课程就包括如何保护鲨鱼、珊瑚礁,如何进行水下摄影,如何鉴别水下鱼类等。
小贴士
保护海洋你也能做到
■提高潜水技术
水下生境很脆弱。过硬的潜水技术能够帮助自己,避免身体、潜水装备和摄影装备接触到这些脆弱的水下生物。潜水初学者在水下找到重心保持平衡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浮潜时,潜水员会时不时“着陆”到底部休息或找平衡。那么,着陆时应尽量选择沙地,避开珊瑚、海葵等敏感植物较多的区域。
■不要喂食或侵扰海洋动物
通过骚扰海洋野生动物来娱乐自己并不可取。潜水时不要喂食动物,不要抓住它们拍照,不要去追逐或骑海豚或海龟等。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动物造成压力,扰乱其觅食和交配行为,甚至激起它们的攻击性行为。
■不要捡走珊瑚或贝壳
珊瑚生长缓慢,即使几英寸的缺损也需要多年才能重新长成。有些种类的珊瑚哪怕仅仅是一小块被破坏,都会使整块的珊瑚礁死亡。
同时,也请不要捡走死去的珊瑚或贝壳,因为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展示橱窗不是它们的家。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