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建德:全力以赴争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
2016-11-28 07:18:39来源:浙江日报作者:

  浙江日报11月28日讯 建德山水天生丽质,内涵优雅,正如诗仙李白吟颂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那般风景如画。建德河道素担重任,三江汇聚,紧跟全省“五水共治”大政方针,捍卫钱江生态屏障。

白鹭齐飞

  “好水自然得,今人勤守望。人水和谐处,风韵永不消。”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建德之水在“五水共治”工作守护下,愈发异诸水、清人心,河道内的清清涓流,河岸上的欢声笑语,是三年治水成果的缩影,激励着更多治水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今年以来,建德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杭州市“五水共治”工作部署要求,围绕达标保鼎争先这一目标,以翻篇归零的心态,进一步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坚定不移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巩固战、持久战。目前已按计划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市20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严陵坞出境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

  “三河”整治再发力保护全市水环境

  建德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继续走在省、杭州市前列,全域实现Ⅲ类水质”年度总目标,精准发力抓落实,巩固“清三河”成果。

  持续深化“清三河”。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河长工作体系,全市32位市领导包干42条县级及以上河道,配套明确了36个联系部门和联系人,并建立河长履职通报制度。大力推进智慧监管,投资1300多万元建立统一的污染物在线监控平台,覆盖全市60余条主要河道、33家重点管理企业、7家大中型露天矿山、18家制砂厂、2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在线监管全覆盖,减少管理盲区。深入开展“清三河”隐患排查拉网行动,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下河可游泳、上岸可观景、全域可旅游”成为现实。

  推进河湖库塘清污(淤)。高度重视清淤工作,把它做为改善水生态、深入推进“五水共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到目前为止,全市完成清淤任务量109万立方米,为杭州市下达任务的240%;完成小沟小渠整治127条,池塘整治138座;全面推行“沟渠池塘长”制度,打通“河长制”最后100米,实现“河长制”小微水体全覆盖,共设置沟渠池塘长公示牌600余块,全市197条沟渠、318个池塘全面落实了“管、治、保”责任主体。

  积极探索民间河长制度。今年,建德招募来自各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的38名江哥、江嫂、河叔、河婶组成志愿者护水队,与“两代表一委员”一起担负起各自认领的河道巡查工作,有力地壮大了民间护水队伍,使亲水爱水护水节水成为全民意识和实际行动。

  全力保障峰会水环境。G20杭州峰会期间,建德全市205条河道Ⅰ~Ⅲ类水体达100%,每天投入100余人、20条船全时段保洁兰江、富春江、新安江,每天不间断巡回打捞江面漂浮物,抓好“早、中、晚”三查和饮用水源地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率100%。在水质自动站自动监测和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的基础上,对三条重点河道出入境断面进行每日水质监测。建立“1网3库”,即人员网络、物资库、专家库和预案库,全天候24小时应急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快速处置各类突发情况,得到杭州市水环境保障督查组的高度认可。峰会期间,建德共出动保洁巡查13445人次,保洁河道点位数3321个。

  源头控污再加强推行运维新举措

  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建德坚持源头治污,标本兼治,不仅做好“清三河”防反弹隐患排查整改,而且加快截污纳管进程,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并逐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

  严要求,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取得新突破。完成城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0%以上,较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按照城镇、农村截污纳管“两覆盖”的工作要求,新增城镇截污纳管105.4公里,提高了城区及各乡镇集镇范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目前,各镇级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也显著提高。

  强力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获得新提升。2015年底,建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现232个行政村全覆盖,累计改厕5.4万余户,铺设管网1800余公里,建设终端处理池810座,总池容5.5万立方米,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农户受益率80%以上”的既定目标。今年,又继续对27个村和7个原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点实施提升工程,铺设管网46.18余公里,建设终端处理池37座。

  善尝试,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建德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11个杭州市试点镇和8个省级试点村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增强。今年,全市5个行政村和10个乡镇(街道)分别被省、杭州市确定为2016年度浙江省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和杭州市美丽乡村升级版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乡镇。三都镇松口村依托农村党建+,积极创新方式、方法,用民间智慧创新机制助力清洁乡村和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提速升级,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质,进一步巩固提升“五水共治”成果,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勤探索,长效运维管理方面推行新举措。引入市场化运维机制。污水处理厂统一由建德水务公司组建运行中心,负责全市污水处理厂的统一运行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方面,建立起以环保部门为牵头主体、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村级为管理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公司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全市按区域划分为三大片,三家公司中标实行“专业环保公司”与“专业公司+镇村”的两种运维模式。建立乡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将村庄环境卫生(河道、池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纳入统一管理,全民参与,收取每人每年12元环境卫生费,2015~2016两年共收取960余万元,初步形成“我受益、我付费、我参与、我监督”的村民参与格局。

  整治转型再升级 领航发展新方向

  以“五水共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是建德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也是建设美丽江城、幸福建德的突破口与切入点。

  畜禽养殖整治开展“回头看”行动。从今年年初开始,建德建立起以乡镇为责任主体,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畜禽养殖污染巡查网,开展常规巡查和突击检查,在全市开展畜禽养殖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有效确保畜禽养殖污染长效防控。

  畜禽养殖转型升级进入发展快车道。今年,市领导3次专题调研畜禽养殖转型升级工作,全市统一思想,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主要实施四项举措:一是正向激励,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金融服务;二是反向倒逼,科学构建和准确使用倒逼机制;三是典型示范,重点树立提升改造典型、转产转业典型、种养结合典型;四是资本对接,引进工商资本,构建工商资本和畜牧产业之间的“联姻平台”。目前,航头建珂蛋鸡养殖场、大同鸿业家庭农场、乾潭欣鑫生猪养殖公司、大慈岩佳森农牧公司等都走出一条生态养殖新路子。

  碳酸钙行业整治步入深度整治期。碳酸钙行业是建德的传统产业。2015年,全市有碳酸钙企业196家,总产值达到13.7亿元,平均销售产值只有699万元,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只有7.3万元,用电量占工业企业总用电量的9.1%,销售产值只占4.6%,而且每个碳酸钙产业重点乡镇基本都有几座“长白山”。今年,建德全面启动碳酸钙产业整治提升,根据产业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建德全市碳酸钙企业将缩减至33家,其中保留提升17家,重组整合16家,通过保大压小、扶优汰劣,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产品结构档次高、资源利用绩效好、产值税收贡献大、环境影响代价小的行业龙头企业。比如李家镇宏鑫钙业先后投入3500万元,用于提升改造生产线和厂区环境,目前公司年产值6000万元,技改完成后效益将增加30%。

  全民治水再引领 打造全域水文化

  治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全社会的共识和参与更是不断推进其向前的强劲动力。建德市以坚持群众路线为根本,唤醒全民爱水、治水和护水的自觉意识,层层垒起了治水工作的稳固基石。

  宣教结合,提高全民治水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途径大力宣传“五水共治”重大意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今年以来,围绕群众满意度测评开展工作30余项,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常住人口。其中“五水共治”“八进”活动宣传效果显著,在村、社区、学校、医院、商场、景区、企业等张贴杭州市及本市“五水共治”宣传海报5000张,发放“五水共治”倡议书《致全体市民一份信》和《“五水共治”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科普》五折页各5万份,悬挂横幅标语108条。

  汇聚力量,掀起全民治水热潮。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开展“河道结亲·先锋治水”活动,成立治水护水党员志愿服务队85支,党员志愿者参与治水护水4万余人次。发挥青年团员生力军作用,组建团员青年治水志愿服务队68支,开展“五水共治”活动100次,累计参与治水护水8000人次。建德团市委获得第七届全国“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发挥少年儿童传承作用,开展校园“五水共治”征文、演讲、绘画及手抄报比赛。建德市明镜小学成立了“水精灵”假日小队,寻找污染源,聚集正能量,宣传活例子。

  打造文化,促成全民治水思潮。建德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水文化理念,并按照挖掘彰显特色、全民互动参与的要求,列入2015年“五水共治”实施计划进行了重点打造,2016年深入实施提升工程,进一步丰富载体,通过水文化设施建设,开展系列水文化宣传、体育赛事、文化浸润、群众发动、区域共治、编印水文化乡土教材等活动,弘扬建德本土水文化精神,引导全民参与,大力营造爱水、护水、节水的良好氛围,目前已初具规模。在新安江城区洋安段建成全市第一个水文化主题公园。投入9600万元,建成有浙江醉美绿道之誉的“三江两岸·建德绿道”。启动梅城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对这段省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和水利工程进行重新修缮,成为集防洪、水文化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最美景观带。在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交汇处的三江口村,投入1800万元进行修复改造,使之成为长三角精品旅游线路上的一颗新星,九姓渔民水上婚礼做为特色表演项目,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232个行政村都秉承把水文化因素带入农村文化大礼堂的建设理念,将“护水治水人人有责”的约定写进村规民约。

 
编辑:钱华良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