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宣讲集结号 正文
我家门前有条河
2017-05-11 12:11:07来源:椒江 作者 周银花
  

        我家门前有条河,它静静地流淌,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63年前的夏天,一条运沙船载着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沿着河道缓缓驶入村庄。家乡的河敞开广阔的胸怀,迎接他的到来。这个年轻人就是我的姨公。

  常听姨公说,那时河水是清亮的,河岸是热闹的,一大早,大姑娘、小媳妇接二连三提着一篮满满的衣裳来到河埠头洗洗刷刷。姨婆手里的肥皂不小心滑落水中,只见姨公对准水底一个扑腾,就捡回来了。

  秋天河水不满了,姨公驾着一只木船疏浚河道。把捻来的淤泥倒进船舱,再铲到稻田里。这时,往往会有惊喜,淤泥里藏着鲫鱼、黄鳝、鲤鱼、泥鳅、甚至还有缩头缩脑的鳖,经姨婆的巧手一番烹饪,算是一顿丰盛的大餐了。

  后来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家门口的那条河却越来越脏。记得小学时,石桥边有一个没人清理,却怎么也倒不满的垃圾箱。母亲说,垃圾满了,自然就往下掉,落入河中,顺流而下漂走了。天气一热,更是恶臭熏天,苍蝇蚊子乌压压地飞,贪图方便的人们还是掩着鼻子倒垃圾。不仅如此,村民违章扩建,河道被填埋、淤积,再加上两边还多出很多的排污口,每天哗啦啦地往河里“吐”脏水,渐渐地,它成了大家的垃圾场。

  一个夏日的午后,表舅骑着摩托车从桥上经过,为避让横穿的孩子,车倒人翻,掉进河里。其实那时的河水不急也不深,但围观的几位村民没一个敢下去,他们说这河太毒了,手一蘸上水,就奇痒无比,更别提潜下去救人。等专业施救队赶到,表舅才被送往医院——河水太毒,引发肺部等器官严重感染,终究没挺过来。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怎样的一种痛!

  料理完儿子的后事,姨公花了三天的时间清理了那个垃圾堆,他向村部建言,村里各处置放统一的垃圾筒;他还时常走访养猪、养鸡户,劝说他们别将死猪死鸡丢河里;还执意写信向环保部门投诉皮革厂、塑料厂的排污问题;他三天两头划着船在河面上捞塑料袋;就这样,他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坚持着治水。那些年,我经常见他坐在石桥边,叼着旱烟管,就这么干坐着——“八成是又想你表舅了,”母亲的眼里也噙着泪花。

  姨公告诉我,他的儿子走了,不能再回来。可还有许许多多的子孙后代,得过日子呀。治水,单凭个人的力量太微小了。好在2010年起,椒江率先实行了“河长制”,护河行动开始了;接着治水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沿河两岸的排污口渐渐不吐脏水了;2013年,政府又拆除了河道两边的违章建筑,岸上的生活垃圾也一并清理;2014年全区全面启动五水共治,以“铁腕治水大会战”等有效载体,抓牢“治污水”的牛鼻子,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如今已八十多岁的姨公,仍不忘关心治水问题。(一段画外音:“只要政府、群众上下一条心,发扬铁军精神,我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剿劣护水的战役!”)是的,姨公,我们教育系统也发挥铁军精神、重拳出击,6个党支部一周两次巡河,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以水质论英雄,涤荡一切污泥浊水。

  尽管家乡的那条河仍在治理中,但在姨公的心里,早已定格了它水的青绿,岸的唯美。姨公坚信,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能再见63年前的那条河。

责任编辑:仲瑶卿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