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即时报 正文
三门:让垃圾找到“家”
2017-08-08 09:33:54来源:台州日报记者 任平 李贝妮

  每天早上,三门县健跳镇盖门塘村70岁的叶杏玉老人都会随手将厨余垃圾扔进家门口的“可腐烂”垃圾桶。“垃圾分类我们做了大半年了,很简单,会烂的投入绿桶、不会烂的投入灰桶。”叶杏玉说。

  今年年初,三门县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后,盖门塘村成了示范点之一。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该村设有238个垃圾桶,每天约产有机肥50多公斤。

  跟盖门塘村一样,该县10个乡镇(街道)510个行政村,除去高山、偏远以及空心村外,有472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其中今年新增374个,共投放9.7万个垃圾桶,基本覆盖全县在家农户。

  “垃圾分类看起来事小,却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千年习惯,我们按照示范引路、全民攻坚、长效管理的方法,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全域化、科学化、智能化,做到政府能承受,群众易接受,运行可持续。”三门县委书记杨胜杰说。

  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首先要转变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做好垃圾源头分拣工作。为此,该县大力开展全媒宣传、全民光盘、全员助力、全体共建、全民参与、全域推进的“六美三门·洁净家园”六大行动。10个乡镇(街道)对辖区的垃圾进行分片包抓,把责任落村里。团县委发动青少年和社会志愿者到村里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县妇联推行女主人培训法,让妇女撑起垃圾分类“半边天”;教育部门开展“小手拉大手”,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

  该县通过“向上争、县内整、乡镇投、社会筹”等方式,已投入资金6000万元。按照“少布点、大容量”原则,建设“6大6小”处理终端。在集镇地区,主推日处理10吨以上的大型机械化处理模式,采用先进的高温嗜热菌群发酵消解、等离子除臭和配方制肥技术,24小时内可减量90%,目前已在健跳镇试点成功。

  在盖门塘、潘家小镇等旅游村或旅游景区,建设日处理规模1吨到2吨的小型机械化处理站。在海岛、高山等运输不便地区,推行低温热解技术,操作方便,24小时内可减量95%以上。在人口密度高、垃圾量大的城区,实施工厂化生物燃气发电技术。因地因效地选择处理模式,最大限度节省了投入,降低了运行成本。

  垃圾治理,难点在坚持,长效靠制度。为此,三门深入推进保洁员对户、清运员对保洁员、管理员对清运员、县农办对各终端处理中心、县对乡镇“五级”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垃圾治理资金补助直接挂钩、村主职干部奖金挂钩。此外还采取排名通报制度和“红黑榜”“荣辱榜”制度,让垃圾真正找到“家”。

责任编辑:朱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