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原创 正文
2017浙江“最美家乡河”——松阳松阴溪②
传承治水精神 优化资源配置 倾力打造新时代水安全体系
2017-12-27 12:36:10来源:浙江在线记者 季建荣

  编者按: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北宋状元沈晦因眷恋松阴溪畔的美景,而选择在致仕后定居松阳,那是一种单纯地对于“绿水青山”的爱恋;时光荏苒,松阴溪的美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不断升华,勤劳俭朴的松阳人与松阴溪早已“融为一体”,相联相生;肥沃的松古大地有了松阴溪的滋养,人杰地灵、民熙物阜;静谧的松阴溪有了松阳人的守护,流淌千年、生生不息。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依水而居,水因人而美,如今的松阴溪畔,“人水共生”的和谐氛围已然形成。

  松阴溪县城段

  浙江在线12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季建荣)松阴溪的美,是生态环境的美,是水利景观的美,是历史文化的美;松阴溪的美,更是每代水利人坚守和传承的美。

  曾几何时,松阴溪一度给松阳人带来烦恼:梅雨季节洪峰汹涌,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干旱季节溪水枯竭,困扰当地生产生活……

  治水,是松阴溪绕不开的话题,这也是水利人的使命。一代又一代的水利人用勤劳和智慧造就了现在松阴溪流域人水和谐氛围。

  黄南水库项目效果图

  黄南水库项目:倾力打造松阳“水利风景区”2.0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县制初期,松阳县就开始在松阴溪支流小港流域规划黄南水库项目,但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项目迟迟没有提上日程。

  直到2009年,松阳县委、县政府再次将建设黄南水库的计划写进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于2012年完成了项目建议书批复的所有准备工作。2013年12月,黄南水库获得省发改委批复。

  松阳县水利局副局长曾建伟告诉记者,根据规划,黄南水库项目总投资18.5亿元,设计总库容9196万立方米。工程任务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兼顾发电、水生态环境改善等综合利用。其中兴利库容7293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710万立方米。工程已于今年年初开工,计划2020年底建成。

  “水库建成发电后,没有脱水段,设计流量17.4m³,每天泄放生态流量不小于0.69m³/s,用于改善坝址下游枯水期的径流,并形成2.31km²的人工湖面,有利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持和改善。”曾建伟说道。

  黄南水库施工现场

  松阳县水利局局长方建来告诉记者:“黄南水库项目的建设,不是简单地作为一个水利工程来实施,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带动小港流域加速发展的大平台和有效载体。依托库区周边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高标准的配套设施,松阳县决定将黄南水库主体工程与打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力争把黄南水库变成一个集水利文化展示、生态科普、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风景区,成为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休闲养生胜地;成为小港流域的一条产业带、经济带、养生带、风景带。”

  联网联库工程:东西互济 南水北调 打造空间均衡样版

  松古平原是松阳县主要人口聚集地和经济发展重要区域,目前有常驻人口约18.4万,农田16.5万亩。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松古平原现有供水保障等设施已经难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要,江南、江北水资源供需比例严重失衡,区域调水互济势在必行。

  记者从松阳县水利局了解到,松阳县已着手规划建设“联网联库”工程,计划总投资5亿元,新建引水线路25km,其中就包括黄南水库调水工程。

  松阳县“水缸”——东坞水库

  “把小港流域富余的水量引到松古平原,真正使黄南水库发挥库区‘拦洪补枯’、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的作用,这是黄南水库项目的另一大功能。”曾建伟介绍道。

  黄南水库调水工程建成后,每年还可新增供水能力6000余万吨,平均每年可向松阳县“水缸”——东坞水库供水4000多万立方米,届时,松古平原生产、生活用水保证率可达95%以上,农田灌溉保证率由现在的85%提高到90%。

  此外,联网联库工程还计划将松古平原的8座小(一)型以上水库相互连通、综合调配,在水源地东坞水库出现问题后,可通过该联网联库工程,将谢村源水库或梧桐源水库等水源直接输送到供水管网中,从而彻底解决松古平原范围内9个乡镇(街道)的供水保障问题。

  在方建来看来,联网联库工程是松阳县未来水资源供应的最大保障:“通过松古平原联网联库工程,水资源东西互济、南水北调,全面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可形成环松古平原大水网,解决整个松古平原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水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水资源利用空间均衡样版。”

  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为指引,谋划出空间均衡、全面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全力保障松阳县城供水平衡,眼下,松阳县正着力构建一个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