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中矗立着一座假山,与周边白墙黑瓦的农房、统一的绿色种植和谐呼应。这是记者昨天在南浔区和孚镇民当村石兰兜池塘看到的景象。村干部告诉记者,原本这个池塘水系与外界不通,淤泥淤积,周边杂草长期无人清理,水质较差。今年上半年,村里对池塘进行了清淤并做了生态护岸,还增设了人行步道,成了村民休闲好去处。
今年以来,南浔区在全面掌握全域疑劣水体数量、分布、表现及成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开展“百点示范、千点整治”行动,点面结合,全域高标彻底剿劣。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底,该区4个县控以上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出境水质指标总体优于5个入境断面,符合功能区要求。“梦里水乡的美丽容颜要全面呵护。”区生态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在不折不扣完成405个省挂号水体整治基础上,该区自行加压、自我提标,将848个疑似Ⅴ类的小微水体也全部列入整治对象,整治后的千个小微水体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了美丽风景线。
在千点整治的基础上,南浔区选出100多个小微水体整治示范点,结合美丽乡村扩面提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及“两路两侧”节点建设等,高标准推进治污造景,变“小微污点”为“小微景点”,示范带动面上剿劣工作。善琏、石淙、千金等乡镇就地取材,利用农村废弃瓮、缸、木桩等物件种植花草,利用红砖辅设环水人行道,利用弃用的石碾子、磨盘建造小微景观,以微成本打造原生态景观。
一股股清流,让“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人”从理想变为现实。石淙镇花园村沈桂琴老两口,因周边环境不是很好,原本打算搬离老宅,但剿劣治水行动开展后,眼看着屋后池塘变美,他们改了主意,“赖”着不走了。
长效管理是治水剿劣的共性难题,南浔区创新破难,将治后水体保洁管护工作纳入城镇及村庄长效保洁管理,确保治后不反弹。各乡镇(开发区)建立小型水质监测站,依托专业化第三方经常性开展治后水体水质监测,实时掌控水质动态,为长效管理提供基础依据。同时,运用无人机技术、巡航检查等“千里眼”“飞毛腿”的力量实行动态、全面监管,确保监管无盲区。
为消除基层思想顾虑、减轻村级经济负担,该区出台奖补政策,区、镇两级财政设立剿劣专项奖补资金4000万元,农林、水利等条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等工作,整合配套剿劣资金1.5亿元,基本实现剿劣工作村级不承担费用。同时,把小微水体长效管理纳入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和考核的范畴,列为一票否决项,区财政补贴预算增加1000多万元,有效解决村级基层组织因小微水体管理增支的经济负担问题。
共同参与 维护家园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